状元红药材真有神奇功效?其历史渊源与使用禁忌究竟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状元红,又名“朱砂七”“红根草”,为蓼科植物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Thunb. Rob. et Vaut.)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民间用药,因其断面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古人常以“状元红”喻其珍贵功效,在江南、西南等地沿用已久,其性味苦、微涩,性平,归肝、心经,具有活血止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效,临床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吐血衄血、疮痈肿毒等症,尤以“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状元红药材

植物来源与性状鉴别

状元红为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横走,木质化,外皮暗红褐色,断面鲜红色或橘红色;根簇生于根茎上,细长圆柱形,直径2-5mm,表面红棕色,有纵皱纹,茎直立,单一或分枝,节部膨大,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5-12cm,宽2-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叶两面有柔毛,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花序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花小,绿白色,花期7-8月;瘦果卵圆形,有三棱,果期9-10月。

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入药,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药材性状:根茎呈结节状,分枝,长3-10cm,直径1-3cm,表面红棕色至紫褐色,有纵沟及突起的根痕;根呈圆柱形,弯曲,长5-15cm,直径0.2-0.8cm,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细纵纹,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浅黄红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苦。

炮制与用法

传统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酒制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即为“状元红片”;取净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吸尽,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放凉,即“酒制状元红”,可增强活血通络之力,内服煎汤,常用量9-15g;或研末吞服,每次1-3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研末调敷,现代临床多将其制成颗粒剂、酊剂,方便服用。

状元红药材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状元红主要含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酚)、鞣质、黄酮类、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蒽醌类成分是其活血化瘀的核心物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鞣质具收敛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活性,对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肿胀有显著缓解作用,其挥发油中的柠檬烯、芳樟醇等成分,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可辅助治疗疮痈肿毒。

注意事项与禁忌

状元红虽为良药,但需辨证使用,因其性平偏苦涩,脾胃虚弱者慎用,过量服用可能出现恶心、腹胀等胃肠道反应;孕妇忌用,因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有出血倾向者(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同服,以防出血风险。

相关问答FAQs

Q1:状元红与丹参同为活血化瘀药,二者功效有何区别?
A:状元红与丹参均能活血化瘀,但侧重点不同,丹参性微寒,归心、肝经,长于活血调经、凉血安神,主治血瘀月经不调、心胸刺痛、心烦失眠等症,尤适于血瘀有热者;状元红性平,兼能祛风除湿、止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外伤出血等,且止血不留瘀,对瘀血兼出血(如外伤出血、崩漏)更宜,简单说,丹参“活血兼凉血安神”,状元红“化瘀兼祛风止血”。

状元红药材

Q2:长期服用状元红会有副作用吗?
A:长期服用状元红需警惕潜在副作用,其含蒽醌类成分,若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肝肾功能异常;鞣质长期摄入可能影响蛋白质及维生素B12吸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按疗程服用,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1个月,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水肿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南星药材图片能展示哪些形态特征与鉴别要点?
« 上一篇 今天
连翘药材价格为何持续上涨?供需失衡何时能缓解?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