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种类、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各有何讲究?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抗争的智慧结晶,以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世界医药体系中独树一帜。“中草药各”既指向中草药的多元分类体系,也涵盖其不同药用部位、功效属性及自然属性的丰富性,系统了解中草药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掌握其特性与应用,更能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草药各

按药用部位分类:取法自然,各有所长

中草药的药用部位是其有效成分的主要载体,根据植物或动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类别,每一类均有其独特的药效规律。

药用部位 代表药物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根类 人参 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黄芪 甘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茎类 桂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桑枝 苦平,归肝经 祛风湿,利关节
忍冬藤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叶类 桑叶 甘苦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枇杷叶 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艾叶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花类 菊花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金银花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玫瑰花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行气解郁,和血调经
果实类 山楂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种子类 决明子 甘微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酸枣仁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养心安神,敛汗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按功效分类:辨证施治,精准用药

中草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临床疗效,按功效分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础,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等20余类,每一类针对特定病机。

解表药:发散外邪,调和营卫

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风寒、风热表证,如感冒、发热、头痛等,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适用于风寒束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适用于风热犯肺,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

清热药:清解里热,平衡阴阳

清热药用于治疗里热证,包括实热(如高热、口渴)和虚热(如午后潮热、盗汗),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清气分实热;清热燥湿药(如黄连、黄芩)治湿热泻痢、黄疸;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鱼腥草)疗疮痈肿毒;凉血止血药(如生地、玄参)清血分热毒。

中草药各

补益药:扶正固本,调和气血

补益药是中医“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分补气(人参、白术,治气虚乏力)、补血(当归、熟地,治血虚萎黄)、补阴(麦冬、沙参,治阴虚燥咳)、补阳(鹿茸、杜仲,治肾阳不足)四类,需“辨证进补”,避免“闭门留寇”。

活血化瘀药:通利血脉,消散瘀滞

瘀血是多种疾病的病理产物,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用于治疗痛经、闭经、癥瘕及跌打损伤,活血止痛药(如郁金、延胡索)偏于理气止痛,破血逐瘀药(如莪术、三棱)药性峻烈,需慎用。

按自然属性分类:源于自然,归于五行

中草药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比超87%,体现了“药食同源”“取象比类”的中医哲学。

  • 植物药:如人参(五加科)、甘草(豆科)等,是最主要的一类,其生长环境(道地药材,如“川贝母”“宁夏枸杞”)和采收季节影响药效。
  • 动物药:如鹿茸(梅花鹿幼角)、地龙(蚯蚓)、蝉蜕(蝉若虫),多取其“血肉有情之品”的滋补或祛风通络之效。
  • 矿物药:如朱砂(硫化汞)、石膏(含水硫酸钙),多用于重镇安神、清热泻火,需严格控制剂量以防中毒。

中草药应用的核心原则

中草药的使用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如“四逆汤”中附子为君,干姜为臣,甘草为佐使)、“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方案,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调整,如北方寒冷地区多用温药,南方湿热地区多用清药;老人用药宜平和,儿童用量需减半。

中草药各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的“性味归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指导用药?
A:“性味”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反映药物对机体阴阳的影响)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反映药物的基本功效),如寒性药能清热,辛味药能发散;“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如归肺经的药多治咳嗽、气喘,归肝经的药多治头痛、目眩,二者结合,可精准指导用药——如风热感冒(属热证、病位在肺)用辛凉归肺经的薄荷、菊花,既清肺热又散风热。

Q2:普通人如何安全使用中草药?避免哪些误区?
A:安全使用中草药需做到“三不”:一不自行辨证,如气虚者误用清热药会加重乏力;二不盲目叠加,如含附子的中药与西药利尿剂同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三不过量久服,如朱砂、雄黄等含重金属的矿物药长期服用会蓄积中毒,误区包括“中药无毒论”(是药三分毒,如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可致肾损伤)、“越贵越好”(如普通感冒用高丽参反致“上火”),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万寿路中药材种类多吗?质量如何?选购有啥讲究?
« 上一篇 今天
药食同源中药材,日常食用既能养生又需警惕,这些你知道吗?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