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张,产销矛盾如何破解?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2017年,在国家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中医药产业链的源头,迎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种植面积与产量双提升,但也面临市场波动、质量管控等挑战,产业整体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

2017中药材种植

政策驱动:规范化成为发展主线

2017年,中药材种植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中医药法》正式实施,明确要求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推动规范化种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为中药材产业延伸提供空间;农业农村部将中药材纳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启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项目,对规范化种植基地给予资金支持,地方层面,甘肃、云南、贵州等药材主产区相继出台专项规划,例如甘肃省设立10亿元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种植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这些政策不仅为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明确了“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方向。

种植规模与品种结构:稳步扩张与特色崛起

2017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约3680万亩,较2016年增长5.6%,总产量突破1300万吨,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品种结构呈现“大宗药材稳固、特色药材崛起”的特点,大宗药材如枸杞、三七、当归、黄芪、党参等种植面积占比超60%,其中枸杞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宁夏中卫、甘肃白银为核心产区,产量占全国70%以上;三七种植面积约120万亩,云南文山、红河两地产量占全国90%,成为“三七之乡”;当归种植面积80万亩,甘肃岷县、陇西凭借“岷归”道地优势,年交易量占全国80%,特色药材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增速显著,铁皮石斛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浙江、安徽、云南通过林下种植模式提升品质;金银花、灵芝等药食同源品种受市场需求拉动,种植面积分别增长12%和18%,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017年主要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及主产区分布
| 品种 | 种植面积(万亩) | 主产区 |
|--------|------------------|----------------------------|
| 枸杞 | 500 | 宁夏中卫、甘肃白银、青海海西 |
| 三七 | 120 | 云南文山、红河 |
| 当归 | 80 | 甘肃岷县、陇西、云南丽江 |
| 黄芪 | 150 | 甘肃定西、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 |
| 铁皮石斛 | 30 | 浙江磐安、安徽霍山、云南普洱 |

2017中药材种植

种植模式创新:生态与效益并重

为破解传统散户种植导致的品质不稳定、效益低下等问题,2017年中药材种植模式加速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广泛推广,企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按订单回收药材,带动全国约1200万农户参与,其中甘肃渭源县通过合作社整合10万亩黄芪种植,农户亩均增收达3000元,生态种植模式成为亮点,林下种植面积占比提升至15%,如云南普洱在橡胶林中种植三七,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模拟野生环境提升药材有效成分;东北林区推广“林下参+食用菌”间作,实现“一地双收”,中药材与粮食、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模式普及,河南南阳“小麦-丹参”轮作、山东平邑“玉米-金银花”套种,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增加土地产出,亩均综合收益提高40%以上。

面临的挑战:波动、退化与短板并存

尽管发展迅速,2017年中药材种植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市场波动风险突出,盲目跟风种植导致部分品种价格“过山车”,如三七价格从2016年每公斤800元暴跌至2017年的300元,药农收益严重受损;二是种质退化问题严峻,长期连作导致当归、三七等品种抗病性下降,有效成分含量降低,部分产区当归甲素含量较十年前下降15%;三是质量安全隐患犹存,个别地区为追求产量滥用农药、化肥,2017年国家药监局抽检显示,中药材农残超标率达4.2%;四是产业链条短,90%以上农户仅出售原料,深加工能力不足,如甘肃定西年产黄芪20万吨,但加工转化率不足30%,附加值流失严重;五是品牌建设滞后,道地药材同质化竞争,“岷当归”“西党参”等品牌辨识度低,市场溢价能力弱。

未来展望:绿色化、品牌化与融合化趋势

2017年的探索为中药材种植指明了方向:未来将向“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深度转型,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推动建立中药材生产全程追溯体系,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基地追溯全覆盖;科技创新驱动下,中国中医科学院选育的“中黄1号”黄芪、“中白1号”当归等品种推广后,产量提高20%、有效成分含量提升15%;三产融合加速,“中药材+旅游”“中药材+康养”模式兴起,安徽黄山打造“菊花观光园”,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电商渠道拓展,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开设中药材专区,2017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5%,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破解“卖难”问题。

2017中药材种植

FAQs

  1. 2017年中药材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价格波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盲目扩种,如三七、白芍等品种因前一年价格高涨,导致2017年种植面积激增,供过于求;二是气候异常,甘肃、云南等主产区遭遇干旱,当归、党参等品种减产,价格短期上涨;三是政策调控,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企业采购更严格,部分不达标药材价格下跌。

  2. 如何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水平?
    答:需多方协同发力:政府加强GAP(良好农业规范)推广,对认证基地给予补贴;企业建立“田间到车间”质控体系,统一技术规程;科技支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推动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如“岷县当归”“文山三七”等品牌建设,提升市场辨识度和溢价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各样中草药的功效与用法有何不同?
« 上一篇 今天
本地中草药的独特价值、种植应用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如何探索?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