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无数典籍记载了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至今仍在医疗、保健、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草药种类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我国现有中草药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这些中草药按功效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等20余大类,每类下又细分不同功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表药用于治疗表证,分为辛温解表药(治风寒表证)和辛凉解表药(治风热表证),常见代表如下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应用 |
---|---|---|---|
麻黄 | 辛温,肺、膀胱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
桂枝 | 辛温,心、肺、膀胱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 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胸痹心痛 |
薄荷 | 辛凉,肺、肝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
解表药多具辛散之性,能促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但辛温药易伤阴,阴虚血燥者慎用;辛凉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
清热药用于治疗里热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常见代表如下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应用 |
---|---|---|---|
石膏 | 辛甘大寒,肺、胃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肺热咳嗽,胃热消渴,高热烦渴 |
金银花 | 甘寒,肺、心、胃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痈肿疔疮,风热感冒,热毒血痢 |
生地黄 | 甘苦寒,心、肝、肾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热入营血,阴伤津亏,消渴口干 |
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且中病即止,过用损伤阳气。
活血化瘀药用于治疗血瘀证,如痛经、跌打损伤、胸痹等,常见代表如下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应用 |
---|---|---|---|
丹参 | 苦微寒,心、肝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 胸痹心痛,月经不调,心烦失眠 |
川芎 | 辛温,肝、胆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血瘀气滞,头痛眩晕,风湿痹痛 |
红花 | 辛温,心、肝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痛经,产后瘀阻,癥瘕积聚 |
活血化瘀药多性走窜,易耗血动血,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禁用,无瘀滞者慎用。
补益药用于治疗虚证,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常见代表如下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应用 |
---|---|---|---|
黄芪 | 甘微温,脾、肺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 气虚乏力,自汗,水肿尿少 |
当归 | 甘辛温,肝、心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肠燥便秘 |
人参 | 甘微苦微温,脾、肺 |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 气虚欲脱,脾肺气虚,津伤口渴 |
补益药滋腻碍胃,脾胃虚弱者宜配健脾药,实证、热证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
化痰止咳平喘药用于治疗痰证、咳嗽、气喘,分温化寒痰、清化热痰等,常见代表如下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应用 |
---|---|---|---|
半夏 | 辛温,脾、胃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痰多咳嗽,梅核气,呕吐反胃 |
桔梗 | 苦辛平,肺 | 宣肺,祛痰,利咽 | 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失音 |
杏仁 | 苦微温,肺、大肠 |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
化痰药中半夏、天南星有毒,需炮制后使用,咳嗽兼出血者慎用,以免加重出血。
中草药的应用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通过合理配伍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如“四君子汤”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效,中草药的采收、炮制、储存也直接影响药效,如麻黄秋季采收,蜜炙后减弱发汗力,增强止咳平喘作用;需阴凉干燥储存,避免发霉变质。
相关问答FAQs:
-
中草药是否可以自行购买服用?为什么?
不建议自行购买服用,中草药的使用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体质、证型下用药不同,如风寒感冒应选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风热感冒则需辛凉解表药(如薄荷、菊花),误用可能加重病情,部分中草药具有毒性,如附子、川乌需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半夏需姜制后使用,自行服用易致中毒,中草药的剂量、配伍也有讲究,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配伍禁忌,非专业人士难以把握,盲目用药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使用中草药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用药,确保安全有效。 -
如何辨别中草药的真伪?
辨别中草药真伪可通过“看、闻、尝、摸”等方法初步判断,并结合专业检测,具体如下:- 看: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纹理、断面特征,如正品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断面“菊花心”(放射状纹理);伪品(如锦鸡儿)形状相似,但断面无“菊花心”,丹参表面棕红色,断面暗红色,伪品(如甘肃丹参)颜色较浅,断面浅黄。
- 闻:正品有特殊气味,如当归浓郁香气,薄荷清凉香气,白术清香;伪品气味淡或有异味,如用欧当归冒充当归,气味较淡,带点木质味。
- 尝:口尝味道,注意安全(非有毒药材),如黄连极苦,甘草甜而特殊,伪品味道异常,如用胡黄连冒充黄连,味苦但无黄连的“穿心苦”。
- 摸:感受质地、重量,如茯苓质坚实,体重,断面颗粒性;伪品(如淀粉制假品)质地松散,体重较轻,购买时应选择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索要药品检验报告,避免购买硫熏、染色、掺伪的药材,若无法辨别,可送至药品检验机构进行专业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