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植物药材图片快速准确地识别其对应正确名称?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植物药材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千年的健康智慧,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药材,到现代《中国药典》收载的2000余种植物药,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植物药材富含生物碱、黄酮、多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如青蒿素(提取自黄花蒿)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成为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人参皂苷、枸杞多糖等成分在调节免疫、抗衰老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根深蒂固,汲取地力;有的花叶繁茂,芬芳四溢;有的果实饱满,凝聚精华,本文将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因文字限制,以特征描述替代图片),介绍常见植物药材的名称、形态特征及功效,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些“绿色瑰宝”。

植物药材图片及名称

根及根茎类药材

此类药材多取自植物的根部或根茎,是植物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富含淀粉、生物碱等成分,具有补益、调理等功效。

药材名称 图片特征描述 主要功效 分布区域
人参 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浅黄棕色,有明显纵皱纹,顶端有根茎痕(芦头),下生支根(腿须),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有明显的菊花心纹(放射状纹理)。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 中国东北(吉林、黑龙江)、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
黄芪 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淡棕黄色或深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纤维性强,显菊花心(黄白色至淡棕色),皮部与木部比例约1:1。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中国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当归 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众多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有裂隙。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中国甘肃岷县(岷归)、云南、四川等地。
甘草 根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常裂隙状。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

全草类药材

全草类药材多取自植物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等,药性多轻清,善于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药材名称 图片特征描述 主要功效 分布区域
薄荷 茎方形,基部稍木质化,表面紫绿色或淡绿色,有倒向柔毛,叶对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揉之有清凉香气。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中国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蒲公英 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抽皱,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片倒披针形,羽状深裂或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有齿或尖齿,表面绿色,背面浅绿色,花茎单一,中空,顶端头状花序,黄色。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中国各地广泛分布。
金银花(全草) 藤本,小枝中空,密生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全缘,两面有柔毛,花成对腋生,初开时白色(银),后变黄色(金),故名“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花蕾效果更佳)。 中国山东(平邑)、河南封丘等地。

花类药材

花类药材多取自植物的花蕾或初开花朵,气味芬芳,善于疏肝理气、清热凉血。

植物药材图片及名称

药材名称 图片特征描述 主要功效 分布区域
金银花(花蕾) 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有腺毛,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气清香,味甘微苦。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菊花 头状花序,直径1.5-4cm,花序中央为舌状花(雌花),黄色、白色或淡红色;边缘为管状花(两性花),黄色,总苞片多层,外层条形,灰绿色,被柔毛,气清香,味甘、微苦。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杭白菊偏清肝,亳菊偏疏风)。 中国安徽(亳菊、滁菊)、浙江(杭白菊)、河南(怀菊)等地。
红花 花筒状,花冠橙红色,筒部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卵形或披针形,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雌蕊1枚,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消肿定痛。 中国新疆、河南、四川等地。

果实种子类药材

果实种子类药材多取自植物的成熟果实或种子,富含油脂、有机酸等成分,善于消食、补益、固涩。

药材名称 图片特征描述 主要功效 分布区域
枸杞 果实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有皱缩,果皮柔韧,内含多数种子,种子肾形,扁而翘,表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甜、微酸。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咳。 中国宁夏中宁、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五味子 果实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有皱缩,果肉酸甜,内含1-2粒肾形种子,表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味酸、甘。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生津止渴用北五味子,补肾固涩用南五味子)。 中国东北(辽宁、吉林)、华北、陕西等地。
山楂 果实呈球形,直径1-2.5cm,表面深红色,有光泽,有淡黄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中部有5枚小核,核坚硬,表面有不规则沟纹,气微,味酸、微甜。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生消食,炒化瘀)。 中国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

茎木类与菌类药材

此类药材包括植物的茎、木、菌核等,药性多平和,善于利水渗湿、安神健脾。

药材名称 图片特征描述 主要功效 分布区域
茯苓 菌核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深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瘤状皱缩,内部白色或淡棕色,粉粒状,有的可见裂隙,气微,味淡,嚼之黏牙。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茯苓偏渗湿,赤茯苓偏利湿)。 中国云南(茯苓)、安徽、湖北等地,多寄生于松树根上。
关黄柏 树皮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绿色或淡黄棕色,较平坦,有细密纵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栓皮,内表面暗黄色,具细密纵棱纹,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黄绿色。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黄柏偏泻肾火,关黄柏偏清下焦湿热)。 中国东北、华北等地。

植物药材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形态、功效各具特色,既有“人参补气”的温润,也有“金银花清热”的甘寒,更有“茯苓利水”的平和,认识这些药材的形态特征,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真伪,更能深入理解传统医药“取象比类”的哲学思想,在应用时,需遵循专业指导,合理配伍,让这些“绿色瑰宝”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药材的采集、炮制对药效影响重大,如当归需切片晒干(生用补血,酒制活血),薄荷需趁鲜加工(避免挥发油流失),这些传统技艺是保障药效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药材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但其“天人合一”的用药理念,将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植物药材图片及名称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通过形态特征辨别常见植物药材的真伪?
解答:辨别植物药材真伪需结合多个形态特征,正品人参主根有“芦头”(根茎痕)、“芦碗”(根茎上的凹窝)和“枣核艼”(根茎上的不定根),伪品(如商陆)无此特征,且断面有“罗盘纹”(同心环状纹理);正品金银花花蕾密被短柔毛,气清香,伪品(如山银花)花蕾表面无毛或疏被毛,味苦;正品枸杞果实嚼之有黏性,伪品(如地构果)味苦且无黏性,还可通过断面颜色(如黄芪断面显“菊花心”)、质地(如甘草质坚实、显粉性)等综合判断,必要时需结合显微鉴定或理化鉴别。

问题2:植物药材在食用时有哪些常见禁忌?
解答:植物药材虽为天然产物,但并非人人适用,需注意禁忌,人参性温,实热证(如口干舌燥、便秘、舌红苔黄)者忌用,否则可能“火上浇油”;金银花性寒,脾胃虚寒(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者不宜长期服用;枸杞虽滋补,但外感实热、脾虚湿滞、便溏者需慎用;甘草长期服用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过量,部分药材存在配伍禁忌,如甘草不宜与海藻、甘遂、大戟、芫花同用(“十八反”),建议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盲目进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美白祛斑配方具体成分有哪些?效果真的好吗?安全吗?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补肾配方大全,哪些配方更有效且安全?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