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草药是治疗癣的特效药?效果真的好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医认为“癣”多因湿热蕴肤、风邪外袭,或虫淫感染所致,以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伴有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中的体癣、股癣、足癣、花斑癣等均属此范畴,治疗癣症常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杀虫解毒为基本原则,而中草药在治癣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下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特效中草药及其应用。

治癣的特效中草药

治癣特效中草药详解

苦参

苦参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是治癣的常用药,尤以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见长,其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成分,对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能抗炎、止痒,缓解皮肤红肿、瘙痒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体癣、股癣、足癣等,尤其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阴部瘙痒、带下增多,内服可配伍黄柏、苍术,煎汤取汁;外用可煎水熏洗或研粉调敷患处,如《外科正宗》中的“苦参汤”即以苦参为主,治疥癣湿疮。

土茯苓

土茯苓甘淡,性平,归肝、胃经,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对梅毒、湿疹、癣症等湿热毒蕴之证效果显著,现代研究发现,土茯苓含落新妇苷、黄酮类成分,有抗炎、调节免疫、抑制真菌的作用,可改善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皮损修复,治疗顽固性癣症(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常配伍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内服煎剂;或与白芷、甘草同用,增强解毒排湿之效。

黄柏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擅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下焦湿热,其含小檗碱、黄柏碱等,对皮肤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且能减少渗出、缓解红肿,适用于足癣、股癣等以下焦湿热为主的病症,常与苦参、蛇床子配伍,煎水外洗;若合并感染,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内服清热解毒。

蛇床子

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之效,外用治癣效果尤为突出,其含蛇床子素、挥发油,能抑制真菌、细菌,同时局部麻醉可止痒,改善皮肤瘙痒、脱屑,临床常用于阴囊湿疹、女阴瘙痒、足癣等,单用煎水熏洗,或与苦参、白矾、地肤子同用,如《中医外科学》中的“蛇床子汤”,治阴部湿癣。

白鲜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大肠经,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对湿热或风热所致的皮肤瘙痒、疹疮癣症效佳,其含白鲜碱、花椒宁碱,有抗炎、抗过敏、抑制真菌作用,可缓解皮肤红肿、抓痕,治疗体癣、荨麻疹,常配伍地肤子、浮萍、防风,内服煎剂;外用可捣汁涂擦或煎水洗浴。

治癣的特效中草药

地肤子

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治皮肤湿疮、风疹瘙痒、疥癣,其含地肤子皂苷、黄酮类,可抑制皮肤真菌,减轻组胺引起的瘙痒,常与白鲜皮、荆芥、防风同用,治湿热型足癣、股癣;或研粉与凡士林调膏外敷,适用于皮损干燥、脱屑者。

百部

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能润肺下气、杀虫灭虱,对真菌、蛲虫、阴虱等均有杀灭作用,其含百部碱,可渗透皮肤角质层,破坏真菌细胞结构,适用于头癣、体癣、足癣,尤其对鳞屑角化型足癣效果较好,外用可单用50%乙醇浸泡后涂擦患处,或与黄柏、蛇床子煎水浸泡患处。

硫黄

硫黄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外用能杀虫止痒、解毒疗疮,对疥癣、湿疹、皮肤瘙痒有特效,其含硫,与皮肤接触后形成硫化氢,可软化表皮、杀灭疥虫及真菌,同时抑制皮脂分泌,治疗疥疮、顽癣,可研粉与猪脂调涂,或与轻粉、枯矾同用,增强杀虫之力(注意:硫黄有毒,不宜内服,外用需控制剂量,避免刺激正常皮肤)。

青黛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适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癣症,如丹毒、接触性皮炎合并感染,其含靛蓝、靛玉红,有抗炎、抗病毒、抑制真菌作用,可缓解皮肤红肿、灼热,常与黄柏、大黄、冰片研粉外敷,或内服配伍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凉血。

枯矾

枯矾酸涩,性寒,归肺、肝、脾经,外用能燥湿止痒、解毒杀虫、收敛止血,对湿烂型癣症(如间擦疹、足癣继发感染)效佳,其含硫酸铝钾,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减少渗出,抑制细菌、真菌,常与黄柏、炉甘石、冰片同用,研粉撒于患处,或煎水湿敷。

治癣的特效中草药

治癣中草药应用参考表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常用剂量(内服) 常用剂量(外用) 使用注意
苦参 苦,寒;归心、肝等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体癣、足癣等 3~10g 煎水洗15~30分钟 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久服
土茯苓 甘、淡,平;归肝、胃 解毒除湿,治顽固性癣症、湿疹 15~30g 煎水洗或捣敷 肝肾阴虚者慎用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下焦湿热癣症 5~10g 煎水洗或研粉调敷 脾胃虚寒者忌用
蛇床子 辛、苦,温;归肾经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治阴部湿癣 3~10g 煎水熏洗15~20分钟 阴虚火旺者慎用
白鲜皮 苦,寒;归脾、胃等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治各种皮肤癣症 5~15g 煎水洗或捣汁涂 脾胃虚寒者慎用

使用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癣症有湿热、风热、血虚等不同证型,需根据症状选药,如湿热重者用苦参、黄柏;风盛瘙痒者用防风、荆芥;血虚肌肤枯燥者用当归、生地。
  2. 外用为主:多数治癣中草药以外用为主(熏洗、涂敷),可直达病所,减少内服副作用;若皮损广泛或顽固,可内服外用结合。
  3. 避免刺激:外用药物浓度不宜过高,避免刺激正常皮肤;皮肤破溃、糜烂者需慎用,防止加重损伤。
  4. 过敏体质:首次使用中草药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出现红肿、瘙痒加重立即停用;孕妇禁用毒性药物(如硫黄、轻粉)。
  5. 及时就医:若癣症面积大、反复发作,或合并感染(流脓、发热),需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问答FAQs

Q1:治癣的中草药可以长期用吗?
A:不建议长期使用,中草药虽治癣,但多数性味苦寒(如苦参、黄柏)或温燥(如蛇床子、硫黄),长期内服易损伤脾胃(如恶心、腹泻),外用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或耐药性,一般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或改用温和药物(如土茯苓、白鲜皮)调理,同时注意皮肤保湿,避免复发。

Q2:哪些中草药适合外用治癣?如何正确使用?
A:适合外用的治癣中草药有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枯矾等,常用方法包括:①煎水熏洗:将药物(如苦参30g、蛇床子20g)煎煮后,先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时浸泡15~2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足癣、股癣;②研粉调敷:将枯矾、青黛、黄柏等研成细粉,用凡士林或芝麻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干燥脱屑型癣症;③乙醇浸泡:百部50g用75%乙醇浸泡1周后,涂擦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头癣、体癣,注意外用后若出现皮肤灼痛、红肿,需立即停用并清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图片名称大全,如何确保图片与名称准确对应?
« 上一篇 今天
中国药材官网能提供哪些权威药材信息服务?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