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医理论中,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司呼吸,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易受燥邪、热邪侵袭,或因久病、劳损导致肺阴亏虚,肺阴不足则津液无以濡养肺脏,虚火内生,临床常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咽干鼻燥、声音嘶哑、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症状,养阴清肺法是针对此类证候的核心治法,通过选用甘寒、甘凉或甘平的中草药,滋养肺阴、清降虚火、润燥生津,从而恢复肺脏的宣发肃降功能,临床常用养阴清肺中草药种类丰富,各有侧重,需根据具体症状辨证选用,以下为详细解析。

养阴清肺的中草药

常用养阴清肺中草药详解

沙参(含北沙参、南沙参)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
应用:北沙参质地坚实,养阴生津力强,适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如久咳痰少、咽干口燥)、胃阴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南沙参质地较轻,兼能益气化痰,适用于肺燥咳嗽兼有气短乏力者。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可增至30g。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寒象。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益胃除烦。
应用:为养阴清肺要药,适用于肺阴亏损所致的干咳少痰、劳热咳嗽(如肺结核低热、盗汗);亦可用于心阴不足的心悸、失眠,或胃阴不足的消渴症(如糖尿病口干多饮)。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感冒风寒、痰饮湿浊、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

天冬

性味归经:甘、苦,大寒,归肺、肾经。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麦冬偏于润肺养胃,天冬偏于滋肾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的燥咳咯血(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热病伤阴的舌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因其性大寒,易伤中阳。

养阴清肺的中草药

百合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适用于肺燥或肺热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阴虚久咳痰中带血,以及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对女性更年期阴虚有热的心烦失眠也有良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亦可煮粥或蒸食。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中寒便溏者不宜。

玉竹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补益脾胃。
应用:药性平和,滋而不腻,适用于肺阴不足的干咳、咽干口燥,或胃阴不足的食欲不振、心烦口渴;亦可用于素体阴虚外感风热(如玉竹汤)。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痰湿内蕴、中寒便溏者慎用。

常见养阴清肺中草药简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症状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北沙参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胃阴不足 9-15g 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慎用
南沙参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肺燥咳嗽兼气短,胃阴不足口干 9-15g 同北沙参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干咳少痰,劳热咳嗽,心悸失眠 6-12g 风寒感冒、痰湿者忌用
天冬 甘、苦,大寒,归肺、肾经 养阴润燥,清肺降火 肺肾阴虚燥咳,咯血,热病伤阴口渴 6-12g 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
百合 甘、微寒,归肺、心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干咳无痰,痰中带血,虚烦失眠 6-12g 风寒咳嗽、便溏者不宜
玉竹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肺燥咽干,胃阴不足食欲不振 6-12g 痰湿内蕴、中寒便溏者慎用
石斛 甘、微寒,归胃、肾经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胃阴不足口干,阴虚发热,津伤口渴 6-12g(鲜品15-30g) 湿热病未化燥者不宜
黄精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 肺阴虚咳嗽,脾胃虚弱食少,肾精不足 9-15g 中满气滞、咳嗽痰多者忌用
川贝母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肺热燥咳,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 3-10g 寒湿咳嗽、脾胃虚寒者慎用
枇杷叶 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 6-10g(刷去毛) 寒咳及胃寒呕吐者忌用

配伍应用与经典方剂

养阴清肺中草药常根据“虚则补之”“热者寒之”的原则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兼顾他证。

养阴清肺的中草药

  • 沙参麦冬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由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等组成,主治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干咳少痰,体现“甘寒生津”之法。
  •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由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川贝母等组成,主治肺肾阴虚,咽喉燥痛、咳喘痰中带血,配伍“滋肾阴以润肺金”,标本兼顾。
  •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由生地、麦冬、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等组成,原为白喉(疫喉)设,现广泛用于阴虚燥咳、咽喉肿痛,以“养阴为主,清润为辅”。

使用注意事项

  1. 辨证施治:养阴清肺药多适用于阴虚有热证,若为风寒咳嗽、痰湿内盛或脾胃虚寒者,使用后可能加重病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2. 配伍禁忌:养阴药多滋腻碍胃,脾胃虚弱者可配伍陈皮、茯苓等健脾理气药,防止“滋腻碍胃”,外感咳嗽初期(表证未解)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
  3. 煎煮方法:多数养阴药宜久煎(煮沸后文火煎30-40分钟),以发挥其有效成分;鲜品(如鲜沙参、鲜麦冬)可捣汁服用,生津力更强。
  4.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助热伤阴,影响疗效。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养阴清肺的中草药适合哪些人群?
答:养阴清肺的中草药主要适合以下人群:①长期吸烟、用嗓过度(如教师、主播)导致的肺燥干咳、咽干不适者;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表现为阴虚燥咳、痰少黏稠或痰中带血者;③热病后期(如感冒发热后)或放疗、化疗后津液耗伤,口干舌燥、干咳无痰者;④更年期女性因阴虚火旺出现潮热盗汗、干咳失眠者,需注意,外感风寒初期咳嗽、痰白清稀者不宜使用。

问题2:长期服用养阴清肺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答:长期服用养阴清肺中药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定期辨证调整用药,避免“一方到底”,因阴虚证可能随病情变化出现兼夹证(如兼气虚、血瘀);②脾胃虚弱者可间断配伍健脾药(如四君子汤),或选用药性平和的养阴药(如玉竹、黄精),减少滋腻碍胃的风险;③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不适,可能是药物滋腻过度,需及时就医调整;④避免自行加大剂量,部分药物(如天冬、麦冬)过量可能引起腹泻或脾胃功能紊乱;⑤同时积极调理生活方式,如多饮水、食用百合银耳粥等滋阴食物,避免熬夜和辛辣刺激饮食,以辅助药效发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红麻怎么种植?关键技术与管理步骤详解?
« 上一篇 08-29
鸡肠草是不是中草药?它的药用价值、功效和使用方法究竟有哪些呢?
下一篇 » 08-2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