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医学智慧与应用经验,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籍中记载的中草药不仅种类繁多,更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疗效,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常见中草药的形态特征、名称及功效,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识自然草木,更能为日常健康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以下将详细介绍20种常见中草药的图片识别要点、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用量,以飨读者。
常见中草药图片识别与功效详解
名称 | 图片特征 | 性味归经 | 功效 | 用法用量 |
---|---|---|---|---|
人参 | 主根纺锤形,表面浅黄褐色,具断续横纹,顶端芦头有碗状茎痕,须根细长 | 性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肾经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 煎服3-9g,另煎兑服 |
黄芪 | 根条粗壮,上端根头部有明显皱纹,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断面纤维状,显粉性 | 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 煎服9-30g,蜜炙偏补中 |
当归 | 根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断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 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 煎服6-12g,酒制活血 |
枸杞 | 果实椭圆形或纺锤形,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果肉柔润,味甜 | 性平,味甘,归肝、肾经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煎服6-12g,嚼服更佳 |
金银花 | 花蕾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气清香,味微苦 | 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 煎服9-30g,露用更清凉 |
菊花 | 头状花序呈碟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管状花多数,气清香,味甘微苦 | 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 |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 煎服5-10g,黄平肝白清肺 |
甘草 | 根长圆柱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质坚实,味甜而特殊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 煎服3-6g,生用解毒炙用补 |
茯苓 | 菌核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断面白色或淡棕色 | 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煎服9-15g,皮利肉安神 |
陈皮 | 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内表面黄白色,味辛苦 | 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煎服3-10g,理气用生痰用 |
生姜 | 根茎不规则块状,分枝,表面黄褐色或棕红色,具环节,气香特异,味辛辣 | 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 |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 煎服3-9g,止呕可捣汁 |
大枣 | 果实椭圆形或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光泽,果肉厚,味甜 |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 煎服6-15g,劈开更易出味 |
山药 | 根茎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浅黄色,质脆,味甘微酸,嚼之发黏 |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 煎服15-30g,麸炒健脾 |
决明子 | 种子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味微苦 | 性微寒,味甘苦,归肝、大肠经 |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 煎服10-15g,打碎更易煎出 |
蒲公英 | 根圆锥形,表面棕褐色,皱缩,叶皱缩卷曲,花黄棕色,揉之有白色乳汁 | 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 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 |
鱼腥草 | 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棕黄色,具纵棱,节明显,叶互生,穗状花序,搓后有鱼腥气 | 性微寒,味辛,归肺经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 煎服15-30g,后下防挥发 |
薄荷 | 茎方形,紫色或绿色,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边缘有锯齿,揉之有清凉香气 | 性凉,味辛,归肺、肝经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 煎服3-6g,后下 |
山楂 | 果实类球形,直径1-2.5cm,表面深红色,有光泽,顶端有残留花萼,味酸微甜 | 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 |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 煎服10-15g,炒焦消食导滞 |
酸枣仁 | 种子扁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味淡 | 性平,味甘,归肝、胆、心经 |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 煎服10-15g,打碎入煎 |
详细说明
-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图片中可见其主根饱满,顶端芦头明显,常有“芦碗”状茎痕,其性温而不燥,味甘微苦,既能大补元气以救脱(如休克、大出血后虚脱),又能补脾益肺、生津安神,适用于体虚乏力、失眠心悸等,但实证、热证者忌用,过量可能导致腹胀、失眠。
-
黄芪:图片中根条粗壮,断面“金井玉栏”(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是其特征,其性微温,味甘,善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常用于气虚乏力、自汗盗汗,还能托毒生肌,促进疮疡愈合,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甲苷,可增强免疫力、调节血压。
-
金银花:图片中花蕾呈棒状,上部膨大,下部细尖,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故名“金银花”,其性寒,味甘,是清热解毒的要药,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疔疮,还能凉血止痢,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
决明子:图片中种子菱方形,两端有棱,种皮坚硬,炒后微鼓起,有焦香气,其性微寒,味甘苦,既能清肝明目,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又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脾虚泄泻者慎用。
-
鱼腥草:图片中茎节明显,叶心形,搓碎后有特殊鱼腥味,是其识别关键,其性微寒,味辛,善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是治疗肺痈(肺脓肿)、热淋(尿路感染)的常用药,也可凉拌食用,但虚寒证者忌服。
注意事项
中草药的应用讲究“辨证施治”,需根据个人体质、病症类型选择,并非“越贵越好、越多越好”,人参虽补,但高血压、感冒发热者服用可能加重病情;金银花虽清热,但长期饮用易损伤脾胃,部分中草药存在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自行用药。
相关问答FAQs
如何辨别中草药的真伪?
辨别中草药真伪需综合“看、闻、尝、摸”等方法,以人参为例:真人参主根呈“芦、碗、纹、体须”特征(芦头有碗状茎痕,主体有横纹,须根细长而清晰);伪品如“土人参”则无横纹,断面实心,味淡或甜,可通过气味辅助判断,如黄芪有豆腥气,薄荷有清凉香气,若无法辨别,建议购买正规渠道产品或送检专业机构,避免因误用伪品影响健康。
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中草药是否可长期服用需因药而异、因人而异,性平、药力缓和的滋补类药材(如枸杞、山药、大枣)可长期适量服用,但需注意体质变化(如枸杞性平,但湿热体质者长期服用可能助湿);性寒、性温的药物(如金银花、生姜)则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脾胃或助热上火,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如附子、朱砂)严禁长期使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用药反应调整剂量和周期,避免“久服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