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急性子、凤仙草、小桃红,是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干燥花或全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栽培历史悠久,既是一种观赏花卉,也是常用的中草药,其花色艳丽,有粉、红、白、紫等色,民间常取其捣汁染指甲,故得“指甲花”之名;而其种子因成熟后易爆裂,形似急切弹出,又有“急性子”之称。
凤仙花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别名 | 指甲花、急性子、凤仙草、小桃红 |
来源 | 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干燥花或全草 |
性味归经 | 甘、微苦,温;归肝、肺经 |
功效主治 | 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杀虫,主治闭经、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蛇虫咬伤,外用治甲癣、鹅掌风等 |
从化学成分看,凤仙花含多种活性物质,主要包括黄酮类(如山奈酚、槲皮素)、皂苷(凤仙花皂苷)、挥发油(含乙酸芳樟酯、柠檬烯等)、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及多糖等,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皂苷可促进血液循环;挥发油则对部分细菌、真菌有抑制效果,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药理基础。
传统应用中,凤仙花以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发挥疗效,内服主要针对妇科疾病和风湿痹痛:如闭经痛经,常配伍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药,以增强通经效果;风湿关节疼痛,可与威灵仙、独活、桑寄生同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对于跌打损伤,取鲜品捣烂外敷,可活血消肿、止痛止血,外用方面,其解毒杀虫作用突出,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时,鲜品捣烂敷患处,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民间用其染指甲,实则利用了汁液中的成分对浅表真菌的抑制作用,辅助治疗甲癣、鹅掌风等皮肤癣病。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凤仙花的功效,实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皮肤癣菌效果显著;抗炎作用体现在能降低炎症模型动物的组织肿胀程度,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其活血成分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为治疗跌打损伤和闭经提供了科学依据。
用法上,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6g,鲜品可增至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需注意,凤仙花性温,活血力强,孕妇忌用,以免引发流产;月经量多者慎服,避免出血过多;外用时,皮肤敏感者应先做小面积测试,防止过敏反应,其种子“急性子”亦入药,功效偏于破血软坚、消积通经,用量1-3g,孕妇及体虚者禁用,不可与凤仙花花混用。
相关问答FAQs
Q1:凤仙花染指甲是否安全?会对指甲或身体造成伤害吗?
A:传统凤仙花染指甲方法(取花与明矾捣烂敷指甲)一般短期使用安全性较高,其天然色素不易渗透指甲深层,对健康成年人影响较小,但需注意:①明矾含铝成分,长期频繁接触可能刺激指甲周围皮肤,引起干燥、脱屑或过敏;②儿童、孕妇及皮肤敏感人群建议避免,以防铝吸收或过敏反应;③若指甲有破损、炎症,应暂停使用,以免加重损伤,现代染发剂虽方便,但含化学成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安全方式。
Q2:凤仙花能根治灰指甲吗?治疗时需要注意什么?
A:凤仙花对部分浅表真菌感染(如轻度甲癣、手癣)有一定辅助作用,因其含抗菌成分,可抑制真菌生长,但“根治”灰指甲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灰指甲(甲癣)是真菌侵入甲板及甲床引起的深部感染,病程长、易复发,需规范抗真菌治疗(如口服伊曲康唑、外用阿莫罗芬搽剂等),凤仙花可作为辅助手段,如取鲜花捣烂敷病甲(注意保护周围皮肤),或煎水浸泡患处,但需坚持数月,且若甲板增厚、变形严重,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需保持足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