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为传统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具有显著的祛风止痛、利水消肿功效,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防己的基源主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干燥根,部分地区尚有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的根作“广防己”或“木防己”使用,二者在性状、功效及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需加以区分。
防己的基源与植物形态
粉防己(汉防己、石蟾蜍)为主流商品,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多为野生,多年生缠绕藤本,根圆柱形或块状,外皮淡黄棕色,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宽卵形,全缘,掌状脉5-7条,花小,单性异株,核果球形,熟时红色,其根断面有明显的“车轮纹”(由维管束排列而成),粉性足,质坚实,是《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防己。
木防己(广防己)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为木质藤本,根圆柱形或稍扭曲,表面灰褐色,断面有放射状纹理,木质部发达,粉性较弱,历史上曾作为防己的代用品,但因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风险,现多数地区已限制使用。
防己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粉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肺经,木防己性味相似,但寒性较强。
功效主治: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防己性寒能清,味辛能散,善于祛风通络,尤擅清利湿热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常配伍桂枝、薏苡仁、滑石等(如《温病条辨》宣痹汤);若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可配伍附子、肉桂、黄芪等温经散寒(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加减)。
- 利水消肿:防己苦寒降泄,能清泻膀胱湿热,通利水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尤适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证,常与黄芪、白术、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若湿热壅盛,腹胀便秘,可配伍椒目、葶苈子、大黄等(如《伤寒论》己椒苈黄丸)。
- 降血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粉防己中的粉防己碱具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尤其对伴有水肿、头痛者效果较好,常与夏枯草、钩藤、牛膝等配伍。
防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主要化学成分:
粉防己的活性成分主要为异喹啉类生物碱,总生物碱含量约1.5%-2.5%,其中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含量最高(约1.0%-1.5%),其次为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fangchinol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等,木防己含木兰碱(magnoflorine)、木防己碱(trilobine)等,不含粉防己碱,但含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这是其肾毒性的主要来源。
药理作用:
- 抗炎与镇痛:粉防己碱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多种炎症模型(如角叉菜胶足肿胀、佐剂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抑制中枢痛觉敏化和外周炎症因子释放,产生镇痛效果,对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 利尿与降压:粉防己碱能抑制肾小管对钠、钾的重吸收,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同时通过阻断钙通道、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温和而持久的降血压效果。
- 抗纤维化:粉防己碱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减轻肝、肾、肺等器官的纤维化病变,临床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 免疫调节:低剂量粉防己碱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高剂量则抑制免疫反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防己的鉴别与炮制
性状鉴别:
为便于区分,现将粉防己与木防己的主要性状特征对比如下:
项目 | 粉防己(汉防己) | 木防己(广防己) |
---|---|---|
药材形状 | 类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直径1.5-8cm | 圆柱形或半圆柱形,弯曲,直径1-4cm |
表面特征 | 灰白色或淡黄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残留栓皮棕褐色 | 灰褐色或深棕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栓皮易脱落 |
断面特征 | 平坦,灰白色,有“车轮纹”(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粉性足 | 放射状纹理明显,木质部占大部分,粉性较弱 |
气味 | 无臭,味苦 | 气微,味苦 |
炮制方法:
- 生防己: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长于利水消肿,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 炒防己:取防己片,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缓和寒性,增强祛风止痛作用,多用于风湿痹痛。
- 酒防己:取防己片,用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干(每100kg防己用黄酒10kg),引药上行,增强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上半身风湿痹痛。
防己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 风湿痹痛:
- 风湿热痹:防己12g,薏苡仁30g,滑石15g,蚕砂10g(宣痹汤),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 风寒湿痹:防己10g,附子6g,桂枝9g,黄芪15g(附子汤加减),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 水肿:
- 风水水肿:防己12g,黄芪20g,白术12g,茯苓15g(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 湿热壅盛水肿:防己10g,椒目6g,葶苈子10g,大黄6g(己椒苈黄丸),攻逐水饮,分消湿热。
- 高血压:防己15g,夏枯草15g,钩藤12g(后下),牛膝15g,平肝潜阳,活血利水,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防己的使用注意与禁忌
- 禁忌人群:
-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用,因防己苦寒伤胃,易加重腹泻、腹痛。
- 阴虚而无湿热者忌用,避免耗伤阴液。
- 孕妇慎用,尤其木防己因含马兜铃酸,有致畸风险。
- 配伍禁忌:不宜与附子、乌头等大辛大热药同用,以免寒热格拒,影响药效;也不宜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长期合用,以防肾毒性。
- 用量与煎法:内煎汤,3-10g;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因粉防己碱难溶于水,建议久煎(煮沸30分钟以上)以有效成分溶出。
相关问答FAQs
Q1:粉防己和木防己如何区分?哪种更安全?
A1:粉防己与木防己可通过性状、成分和安全性区分,性状上,粉防己断面有“车轮纹”、粉性足,木防己木质部发达、粉性弱;成分上,粉防己含粉防己碱(无肾毒性),木防己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致癌性),安全性方面,粉防己为《中国药典》正品,临床应用安全;木防己因马兜铃酸问题,已被多国禁用或限制使用,建议优先选择粉防己,避免误用木防己。
Q2:防己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吗?如何避免?
A2:长期或过量使用防己可能引起副作用,尤其是木防己:粉防己过量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木防己因含马兜铃酸,长期使用可引发“马兜铃酸肾病”,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功能衰竭,甚至肾盂癌、尿路上皮癌,避免方法:①严格区分基源,选用粉防己,禁用木防己;②控制用量,一般内服不超过10g/日,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③脾胃虚寒、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