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湿的中草药图片有哪些,如何通过图片辨别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风湿在中医理论中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导致肌肉、关节、筋骨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中草药治疗风湿注重辨证论治,通过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方法调理机体,以下介绍几种常用治风湿的中草药,并描述其图片识别特征,方便对照参考。

治风湿的中草药图片

威灵仙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图片识别要点: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15cm,直径0.3-1.5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细纵纹及根痕,外皮脱落处呈浅黄色;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味辛、微咸,根茎下丛生多数细根,长7-20cm,直径0.1-0.3cm,表面棕褐色,有细皱纹,质脆,易折断,药材整体常扎成小把,根茎与根相连,形似“狮子头”,是区别于其他相似品种的关键特征。

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图片识别要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30cm,直径1.5-3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隆起的横长皮孔,根头(根茎部)有密集的环纹(“蚯蚓头”),环纹上着生多数棕黄色点状芽痕或短根;质硬,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点(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饮片多为类圆形厚片,切面可见明显的“菊花心”(放射状纹理),油点清晰,气香特异,味辛、苦、微麻舌。

秦艽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图片识别要点:根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纵向扭曲的沟纹,根头部常膨大,由数个根茎合着,顶端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中心有枯朽或中空,饮片为斜切片,呈类圆形或半圆形,切面可见“网状纹理”(木部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气特异,味苦、微涩,以“鸡腿艽”(根头膨大,下部细如鸡腿)品质最佳。

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图片识别要点:带叶的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5-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及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被锈色星状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浅棕色,射线放射状,叶片多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椭圆形,长3-8cm,宽2.5-5cm,先端钝圆,基部圆或楔形,全缘,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主脉明显,侧脉5-6对,革质,气微,味涩,常寄生于桑、柳、榆等树上,茎枝表面可见寄主植物的附着痕迹。

鸡血藤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图片识别要点: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可达数米,直径1-7.5cm,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细密的横向裂纹,老藤栓皮常呈鳞片状剥落,露出红棕色的皮层;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红棕色至棕褐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淡黄棕色,导管孔细小,排列成“偏心性环”(髓部偏向一侧);气微,味涩,饮片为厚片,切面可见红棕色的树脂状分泌物,形似“鸡血”,是鉴别真伪的重要特征,故名“鸡血藤”。

治风湿的中草药图片

伸筋草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图片识别们:匍匐茎细长,略呈波状弯曲,长10-30cm,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节上常有不定根及鳞片状叶;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叶常皱缩卷曲,完整者为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1-2mm,先端渐尖,全缘,灰绿色,气微,味淡,药材整体呈绿色或黄绿色,形似“小松枝”,用手揉搓有弹性,触之有滑润感。

老鹳草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图片识别要点:带果实的地上部分,长30-60cm,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具纵棱,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有倒生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叶片肾状圆形或圆形,直径3-6cm,掌状7深裂,裂片再3-5浅裂,边缘具粗齿,两面有伏毛;果实为蒴果,长1.5-2cm,被柔毛,果瓣5,喙部弯曲呈“鸟喙状”,形似“老鹳之喙”,故得此名,全体被柔毛,气微香,味淡、微苦,以果实完整、色绿者为佳。

防己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图片识别要点:根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常弯曲,长5-10cm,直径1-5cm,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有深横沟;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可见排列稀疏的“车轮纹”(同心状层纹),导管点状;气微,味苦,饮片为厚片,切面可见明显的“车轮纹”,中心有髓(部分品种无髓),商品分“粉防己”(主产于浙江,断面灰白,粉性强)和“广防己”(主产于广东,断面黄白色,粉性稍弱),需注意区分。

海风藤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图片识别要点:藤茎呈细圆柱形,常卷曲,长20-60cm,直径0.3-1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细纵纹及多数圆形小皮孔,节部稍膨大,有不定根或根痕;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导管孔明显,髓部中空,气微香,味微苦、辛,以茎条均匀、香气浓者为佳,常与“络石藤”混淆,但海风藤断面木部色浅,射线放射状明显,而络石藤断面黄白色,可见黄白色筋脉点。

千年健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痛。
图片识别要点: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15cm,直径0.8-2cm,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粗环纹及纵向皱纹,并散生多数根痕及芽痕;质硬,断面红褐色,黄白色点状维管束(筋脉点)排列成环,外侧散生;气香特异,味辛、微苦,饮片为薄片,切面可见“筋脉点”环状排列,形似“蜈蚣足”,是鉴别特征之一,以条粗壮、质硬、香气浓者为佳。

治风湿的中草药图片

常用治风湿中草药简表

中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图片识别关键特征
威灵仙 辛、咸,温;归膀胱、肝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根茎弯曲,表面棕褐,细纵纹,断面皮部灰白、木部淡黄,根丛生如“狮子头”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祛风湿,止痛 根头膨大(“蚯蚓头”),横长皮孔明显,断面油点多,饮片有“菊花心”
秦艽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根扭曲,根头环纹多,饮片切面“网状纹理”,以“鸡腿艽”为佳
桑寄生 苦、甘,平;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茎枝红褐,皮孔凸起,叶片革质,全缘,寄生于桑、柳等树上
鸡血藤 苦、甘,温;归肝、肾经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藤茎断面皮部红棕、木部淡黄,树脂状分泌物形似“鸡血”,饮片偏心性环状
伸筋草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茎细长波状,叶掌状深裂,全体黄绿,揉搓有弹性,形似“小松枝”
老鹳草 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叶肾状圆形,蒴果5瓣,喙部弯曲如“鸟喙”,全体被毛
防己 辛、苦,寒;归膀胱、肺经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根不规则,断面平坦富粉性,可见“车轮纹”,粉防己断面灰白,广防己断面黄白
海风藤 辛、苦,微温;归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藤茎细圆,灰褐色,节部膨大,断面木部黄白、射线放射状,气香
千年健 辛、苦,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止痛 根茎红棕,粗环纹明显,断面“筋脉点”环状排列,饮片形似“蜈蚣足”

相关问答FAQs

问:风湿患者使用中草药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风湿患者使用中草药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风寒湿痹(遇冷加重、得热缓解)宜选温性药如独活、威灵仙,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口渴)宜选寒性药如秦艽、防己,避免“寒寒相加”或“热热相激”,同时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如附子、乌头不宜与半夏、瓜蒌同用;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广防己)可能损伤肾功能,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油腻,避免加重湿邪;孕妇、体质虚弱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用祛风药(如独活)或攻逐药(如雷公藤)。

问:中草药治疗风湿多久能见效?效果不理想时怎么办?
答:中草药治疗风湿的见效时间因病情轻重、体质差异及辨证准确性而异,轻症(如单纯关节酸痛)用药1-2周可能缓解,重症(如关节变形、活动受限)需坚持1-3个月以上,若效果不理想,首先需重新辨证,可能是证型判断有误(如风寒湿痹误用寒凉药),或药物配伍不当(如未兼顾补益气血),建议及时复诊,调整方剂,例如在祛风湿药中加黄芪、当归以补气血,或加地龙、全蝎以通络止痛,可配合外治法(如中药熏洗、膏药贴敷)或针灸、艾灸等综合调理,同时适度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避免久坐久卧,以提高疗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煲羊肉该放哪些药材?滋补搭配有哪些讲究?
« 上一篇 今天
防己作为中药材有哪些独特功效、正确用法及使用禁忌?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