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胃弱如何用中草药开胃?有哪些安全有效的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加之饮食不知自节,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不调、形体消瘦等“脾虚食积”之证,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小儿脾胃需以“健脾开胃”为核心,中草药因其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在小儿脾胃调理中应用广泛,以下介绍临床常用的健脾开胃中草药,并分述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使用注意。

小儿健脾开胃的中草药

健脾益气类——补虚扶弱,强健脾胃

健脾益气类中草药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食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证,通过补益脾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1. 白术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适用于小儿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水肿、胎动不安等,常与党参、茯苓配伍,增强健脾祛湿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6岁6-10g,炒用可增强健脾燥湿之功。
    注意事项:阴虚内燥、津液亏耗者慎用,以免耗伤阴液。

  2. 党参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性质平和,不燥不腻,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心悸气短、自汗等,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同用,治疗脾虚食少、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煎服,3-6岁6-10g。
    注意事项:实证、热证忌用,以免“闭门留寇”;气滞湿阻者慎用。

  3. 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为“平补脾肺肾之品”,适用于小儿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尿等,可单用煮粥,或与莲子、芡实配伍,增强健脾止泻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6岁10-15g,炒用健脾止泻,生用滋阴。
    注意事项:湿盛中满、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消食导滞类——消化积滞,畅通气机

消食导滞类中草药适用于饮食不节、积滞内停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酸臭等证,通过促进消化,消除积滞,恢复脾胃气机升降。

  1. 山楂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尤善消肉食积滞,适用于小儿乳食积滞、脘腹胀痛、泻痢腹痛,常与麦芽、神曲(焦三仙)配伍,增强消食导滞之力;山楂炭可止泻痢。
    用法用量:煎服,3-6岁3-6g,生用消食力强,炒用止泻。
    注意事项:脾胃无积滞、胃酸过多者慎用,以免加重泛酸。

    小儿健脾开胃的中草药

  2. 麦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食健胃,回乳消胀,尤善消米面薯芋之积,适用于小儿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乳汁郁积,生麦芽健脾和胃,炒麦芽消食力更强,焦麦芽止泻。
    用法用量:煎服,3-6岁6-10g,大剂量(30g以上)可回乳。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回乳需用大剂量,一般小儿不宜过量。

  3. 鸡内金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消食化积,涩精止遗,作用广泛,可消各种食积,尤善消小儿疳积、乳食停滞,常与山楂、白术配伍,治疗脾虚食积;研末冲服更易吸收。
    用法用量:煎服,3-6岁3-6g,研末服每次1-2g。
    注意事项:脾虚无积滞者不宜使用。

理气和胃类——舒畅气机,调和脾胃

理气和胃类中草药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证,通过疏通气机,使脾胃升降有序,恢复受纳运化功能。

  1. 陈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脾肺气分之药”,适用于小儿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咳嗽痰多,常与生姜、半夏配伍,和胃止呕;与苍术、厚朴配伍,燥湿运脾。
    用法用量:煎服,3-6岁3-6g,陈久者效佳。
    注意事项:阴虚燥咳、吐血者慎用,以免耗气伤阴。

  2. 砂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适用于小儿湿阻中焦、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宜后下,以保存挥发油。
    用法用量:煎服,3-6岁2-3g(后下)。
    注意事项:阴虚血燥、实热证忌用,以免助热伤阴。

养阴生津类——滋阴养胃,促进食欲

养阴生津类中草药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证,通过滋养胃阴,恢复胃的受纳腐熟功能。

小儿健脾开胃的中草药

  1. 石斛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养胃生津,滋阴清热,适用于小儿热病伤津、胃阴不足、食欲不振、烦渴口干,可单用煎水代茶,或与麦冬、沙参配伍,增强养阴生津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6岁6-10g,鲜品用量加倍。
    注意事项:温热病早期、湿热未清者不宜使用,以免恋邪。

  2. 玉竹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小儿胃阴不足、食欲不振、干咳少痰、心烦口渴,可煮粥或与山药、太子参配伍,健脾养阴。
    用法用量:煎服,3-6岁6-10g。
    注意事项:痰湿内蕴、中寒便溏者慎用。

常用小儿健脾开胃中草药简表

药物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3-6岁参考用量
白术 甘、苦,温;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6-10g
山药 甘,平;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 脾虚食少、久泻、遗尿 10-15g
山楂 酸、甘,微温;脾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肉食积滞、脘腹胀痛 3-6g
鸡内金 甘,平;脾胃膀胱经 消食化积,涩精止遗 疳积、食积不化 3-6g(研末1-2g)
陈皮 辛、苦,温;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 3-6g
砂仁 辛,温;脾肾经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湿阻中焦、食欲不振、泄泻 2-3g(后下)
石斛 甘,微寒;胃肾经 养胃生津,滋阴清热 胃阴不足、食欲不振、口干 6-10g

相关问答FAQs

问:小儿健脾开胃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中草药调理脾胃需“中病即止”,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正气或导致阴阳失衡,小儿脾胃调理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一般用药周期为1-2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或改为食疗调理(如山药粥、山楂麦芽水),若服药2周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口干、便秘、食欲亢进等“上火”表现,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问:孩子不爱吃饭,所有脾虚都能用同一种中草药吗?
答:不能,小儿“不爱吃饭”的证型多样,需辨证用药,若为脾虚夹积(食少腹胀、大便酸臭),宜用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鸡内金消食导滞;若为脾胃气虚(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宜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若为胃阴不足(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宜用沙参、麦冬、石斛养阴生津,盲目用药可能加重病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口腔神经痛的效果如何?
« 上一篇 08-30
断肠草图片能辨识中草药材吗?剧毒特性如何区分?
下一篇 » 08-3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