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是由疥虫寄生人体皮肤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疥癣”,认为其主要由疥虫侵袭,兼有湿热蕴结、虫毒染肤所致,治疗以杀虫止痒、清热燥湿、解毒为基本原则,中医治疗疥疮注重内外合治,结合辨证论治,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并减少复发。
中医辨证论治
疥疮的中医辨证常根据皮疹特点、伴随症状及全身表现分为以下证型,具体治法与方药如下:
证型 | 主要表现 | 治法 | 代表方剂及加减 |
---|---|---|---|
湿热蕴结证 | 皮肤丘疹、水疱密集,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抓破后渗液、结黄痂,伴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腻 |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 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荆芥、防风、苦参、苍术、黄连、黄芩、黄柏、百部、蛇床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风热湿毒证 | 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瘙痒难耐,蔓延迅速,部分可见脓疱,伴发热、咽痛、舌红苔薄黄 | 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 消风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荆芥、牛蒡子、蝉蜕、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地肤子,用法同上 |
脾虚湿蕴证 | 病程日久,皮疹色淡,少量渗出,瘙痒时轻时重,伴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 | 健脾利湿,杀虫止痒 | 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百部、苦参,用法同上 |
外治法
外治是疥疮治疗的关键,可直接杀灭疥虫、缓解瘙痒,常用方法包括:
- 中药外洗:取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百部20g、白鲜皮20g、黄柏15g,煎水取汁,待温后(约38-40℃)外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适用于各证型,尤其适用于皮疹瘙痒明显者。
- 涂擦药膏:
- 硫磺软膏:中医经典杀虫药,取10%硫磺软膏,每日外涂患处2-3次,连续3-5天,涂药后保留24小时再清洗,对疥虫有直接杀灭作用。
- 雄黄膏:雄黄30g、枯矾30g、冰片5g,研细末加凡士林调至100g,涂于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蕴结证,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效。
日常调护
- 个人卫生:患者需勤换衣物、被褥,并用开水烫洗或阳光下暴晒,杀灭疥虫;避免与密切接触者共用毛巾、衣物等,防止交叉感染。
- 皮肤护理:治疗期间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瘙痒难忍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
-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辣椒、酒类)、油腻及发物(海鲜、牛羊肉),多食清热利湿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保持大便通畅。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疥疮一般多久能见效?
A:疥疮的疗效与病情轻重、治疗方法及个人体质相关,轻症患者(仅丘疹、少量水疱),规范使用外治法(如硫磺软膏)配合中药外洗,通常3-5天瘙痒可明显减轻,1周左右皮疹逐渐消退;重症患者(皮疹广泛、继发感染)需内外合治,辨证内服中药,一般1-2周症状缓解,但需巩固治疗1周左右以防复发。
Q2:治疗疥疮期间可以洗澡吗?
A:可以,但需注意方法:建议用温水(38-40℃)清洗,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以免刺激皮肤;洗后需立即用干净毛巾擦干,尤其注意皮肤褶皱处(如指缝、腋窝、腹股沟),保持干燥;若使用中药外洗,可在清洗后直接涂擦药膏,无需再次清洗,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