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切口疝是指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组织薄弱或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导致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切口处向外突出形成的疝气,中医学将切口疝归为“疝气”范畴,认为其发病多与正气亏虚、瘀血内阻、寒湿凝滞等因素相关,治疗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散寒除湿为基本原则,通过辨证论治结合多种外治法,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切口疝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对切口疝的认识

中医认为,腹为“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主肌肉,若术后气血耗伤、脾胃虚弱,则肌肉失养,腹壁松驰;加之手术创伤致经络受损、瘀血内停,或外感寒湿之邪,凝滞经脉,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寒瘀互结于腹壁,而形成切口疝,其病位在腹壁,涉及肝、脾、肾等脏腑,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气虚、中气下陷为本,瘀血、寒湿为标。

中医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内服中药)

根据患者症状、舌脉等辨证分型,个体化选用方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证型 主要表现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加减
气虚下陷型 切口处肿块于站立、咳嗽或劳累时突出,平卧可回纳,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弱 补中益气、升提固脱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气虚甚者加人参、山药;纳差者加焦三仙
气滞血瘀型 切口处肿块固定不移,刺痛明显,拒按,或见局部肤色暗红,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或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牛膝;刺痛甚者加乳香、没药;肿块硬者加三棱、莪术
寒湿凝滞型 切口处肿块坠胀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紧 温经散寒、利湿止痛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或暖肝煎(《景岳全书》) 乌药、小茴香、肉桂、吴茱萸、茯苓、生姜;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

针灸治疗

针灸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增强腹壁肌肉力量,促进疝气回纳与巩固。

切口疝中医治疗方法

  • 选穴:主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百会;配穴根据证型加减,气虚加脾俞、胃俞,血瘀加血海、膈俞,寒湿加命门、阴陵泉。
  • 操作:主穴用补法,足三里、三阴交可加艾灸(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百会可平刺,行针时嘱患者做深呼吸并轻推疝气内容物回纳,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外治法

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局部症状,与内治法协同增效。

  1. 中药外敷
    • 气虚血瘀型:用黄芪、当归、红花、透骨草各30g,研末后用黄酒调糊,敷于疝气处,纱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4-6小时。
    • 寒湿凝滞型:用肉桂、干姜、吴茱萸、丁香各20g,研末后用醋调糊,敷于疝气处,并配合红外线灯照射(距离皮肤30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2. 膏药贴敷:选用传统黑膏药,如疝气消贴、暖脐膏,贴于肚脐或疝气部位,每日1贴,更换间隔24小时,可温经散寒、固涩收托。

中药内服与药膳调理

  • 中成药:气虚下陷型可选补中益气丸(水丸,每次6g,每日2次);血瘀型可选桂枝茯苓丸(每次6g,每日2次);寒湿型可选附子理中丸(每次9g,每日2次)。
  • 药膳方
    • 黄节炖鸡汤:黄芪30g、党参15g、仔鸡1只(约500g),将鸡肉切块焯水后,与黄芪、党参同炖,加生姜、盐调味,每周2-3次,适用于气虚型。
    • 山药枸杞粥:山药30g、枸杞15g、粳米100g,煮粥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

生活调护

  • 避免腹压增高: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久蹲久站,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用麻仁润肠丸),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处。
  • 饮食调理:少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多食健脾益气、温补脾肾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羊肉、黑芝麻等。
  •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因“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情绪不畅可加重气机失调。
  • 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提肛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下),增强腹壁肌肉力量。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切口疝能根治吗?
A:中医治疗切口疝的效果取决于疝气大小、病程长短及患者体质,对于小型、初发切口疝(尤其是气虚下陷型),通过中药内服、针灸、外敷等综合治疗,可有效促进疝气回纳、增强腹壁力量,降低复发率,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但对于疝气较大(直径>5cm)、疝囊颈狭窄或内容物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者,单纯中医治疗可能难以根治,建议结合西医手术修补,术后配合中医治疗以促进恢复、减少复发。

Q2:中医治疗切口疝需要多长时间?
A:中医治疗切口疝的疗程因人而异,一般需1-3个月,初期(1-4周)以缓解症状(如疼痛、坠胀感)、促进疝气回纳为主;中期(1-2个月)通过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巩固疗效,增强腹壁肌肉力量;后期(2-3个月以上)通过调养体质、改善气血功能,降低复发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方案,同时严格遵循生活调护建议,以获得最佳疗效。

切口疝中医治疗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种子经销,如何保障种源质量与供应稳定?
« 上一篇 08-31
发热的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不同证型如何辨证选用与加减?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