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淤血药方效果如何?辨证施治的关键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治疗脑淤血(现代医学多指脑出血)历史悠久,认为其属于“中风”“卒中”范畴,病位在脑,与肝、肾、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气血逆乱、瘀血阻络、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形成“离经之血”,治疗上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以活血化瘀、醒脑开窍、通腑泄热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注重益气活血、滋补肝肾、化痰通络等,同时结合个体差异辨证论治,以下从辨证分型、代表方剂、辅助治疗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阐述。

中医治疗脑淤血药方

中医辨证分型与代表方剂

脑淤血的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常根据病因、病性及病程阶段分为不同证型,各证型对应不同治法与方剂,具体如下:

(一)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证

临床表现:突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多见于急性期血压偏高、情绪激动诱发者。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药物组成:天麻15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30g,杜仲15g,牛膝15g,桑寄生15g,栀子10g,黄芩10g,益母草15g,川芎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麝香(冲服)0.1g(或用人工牛黄替代)。
方解: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以治本;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根;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栀子、黄芩清肝泻火;麝香芳香开窍,醒脑苏神,若头痛剧烈加羚羊角粉(冲服)3g以清肝熄风;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6g通腑泄热。

(二)风痰阻络,蒙蔽清窍证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神志恍惚或嗜睡,痰多黏稠,喉间痰鸣,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多见于体型肥胖、痰湿体质者,或急性期痰浊壅盛、蒙蔽心神者。
治法:化痰息风,醒脑开窍。
代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涤痰汤加减。
药物组成:半夏12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15g,陈皮10g,胆南星10g,石菖蒲15g,远志10g,竹茹10g,川芎12g,丹参15g,甘草6g。
方解:半夏、天麻化痰息风以治标;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杜生痰之源;胆南星、竹茹清热化痰;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醒神益智;川芎、丹活血化瘀通络,若神志昏迷加用安宫牛黄丸(化服)1粒以清热豁痰、开窍醒神;若痰多黏稠加浙贝母10g、瓜蒌15g增强化痰之力。

(三)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临床表现:神昏或昏睡,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腹胀便秘,痰声漉漉,面红气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多见于急性期腑气不通、痰热互结者,常见于脑出血伴颅内压增高、便秘患者。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息风。
代表方剂:星蒌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胆南星10g,全瓜蒌30g,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6g,枳实15g,厚朴15g,石菖蒲15g,丹参15g。
方解:胆南星、全瓜蒌清热化痰;大黄、芒硝通腑泄热,釜底抽薪以降痰热;枳实、厚朴行气导滞,助腑气通降;石菖蒲化痰开窍;丹参活血化瘀,若热象重加黄芩10g、栀子10g清热;若抽搐加地龙12g、僵蚕10g息风止痉。

中医治疗脑淤血药方

(四)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面色㿠白,气短乏力,自汗心悸,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多见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体质虚弱,气血亏虚,瘀血阻络。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6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2g,鸡血藤30g,牛膝15g。
方解:黄芪大补元气,气行则血行,为君药;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为臣药;地龙通经活络,鸡血藤、牛膝引药下行,共为佐使,若肢体麻木加桑枝15g、路路通15g通络;若言语不利加石菖蒲15g、远志10g化痰开窍;若久病及肾加杜仲15g、桑寄生15g补益肝肾。

(五)阴虚风动,脉络瘀阻证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手足心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见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年老体弱或久病伤阴,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熄风,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镇肝熄风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药物组成:怀牛膝30g,代赭石(先煎)30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龟甲(先煎)20g,白芍20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茵陈15g,生麦芽15g,地龙12g,丹参15g。
方解:怀牛膝引血下行,代赭石、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龟甲、白芍、玄参、天冬滋养肝肾,育阴熄风;川楝子、茵陈、生麦芽疏肝理气,防滋腻碍胃;地龙、丹参活血通络,若虚热甚加知母10g、黄柏10g清热坚阴;若肢体拘挛加木瓜15g、伸筋草15g舒筋活络。

不同证型治疗要点简表

证型 核病机 治法 代表方剂 核心药物
肝阳上亢,风阳上扰 肝阳暴亢,气血上逆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合通窍活血汤 天麻、钩藤、石决明、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风痰阻络,蒙蔽清窍 风痰互结,阻闭清窍 化痰息风,醒脑开窍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涤痰汤 半夏、天麻、胆南星、石菖蒲、远志、川芎、丹参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痰热互结,腑气不通 通腑泄热,化痰息风 星蒌承气汤 胆南星、全瓜蒌、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气虚推动无力,血瘀阻络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阴虚风动,脉络瘀阻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滋养肝肾,育阴熄风 镇肝熄风汤合大定风珠 怀牛膝、龟甲、白芍、玄参、龙骨、牡蛎、地龙

中医辅助治疗

除内服方剂外,中医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1. 针灸治疗:急性期取百会、水沟、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醒脑开窍、通经活络;恢复期加患侧肩髃、环跳、阳陵泉、太冲等穴,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后遗症期(如言语障碍)加廉泉、通里、哑门等穴,改善语言功能。
  2. 中药外治:急性期昏迷者可用石菖蒲、艾叶、薄荷等煎汤保留灌肠,通腑泄热;恢复期肢体僵硬者用伸筋草、透骨草、红花等煎汤熏洗患肢,舒筋活络。
  3. 情志调摄:脑淤血患者多伴焦虑、抑郁,需通过言语疏导、音乐疗法等调节情绪,避免情志刺激加重病情。

用药注意事项

  1. 辨证准确是关键:脑淤血证型复杂,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用药,不可自行套用方剂,以免“虚虚实实”,加重病情。
  2. 急性期慎用峻猛攻下:痰热腑实证虽需通腑泄热,但大黄、芒硝等药中病即止,过用易损伤脾胃正气,恢复期需减量或配伍健脾之品。
  3. 配合现代医学治疗:中医疗法需与西医急救措施(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治并发症等)结合,尤其在急性期,不可替代西医药抢救。
  4. 康复期长期调理: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需坚持服药,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促进功能恢复。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脑淤血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A1:中医治疗脑淤血的效果因病情轻重、证型差异及治疗时机而异,急性期(发病1-2周)以控制出血、缓解症状为主,一般3-5天可见病情稳定(如头痛减轻、意识改善);恢复期(发病2周-6个月)以促进功能恢复为主,需持续服药1-3个月,肢体功能、言语能力等逐步改善;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需长期调理,结合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需注意,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起效相对较慢,但疗效稳定,副作用小,需耐心坚持。

中医治疗脑淤血药方

Q2:脑淤血康复期如何通过中医调理预防复发?
A2:脑淤血复发率高,康复期调理需从“扶正”与“祛邪”两方面入手:①扶正固本:根据体质调理,气虚者用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益气健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②祛邪通络:长期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川芎、三七粉(每次3g,每日2次),改善脑循环,预防血栓形成。③生活调摄:饮食清淡,低盐低脂,多吃芹菜、山楂、黑木耳等活血降压食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综合调理可降低复发风险,提高远期疗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神不守舍中医治疗,辨证分型与对应调理方法有哪些?
« 上一篇 08-31
夏天无属于中草药吗?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