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救荒本草》,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或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切段入药,气微香,味微苦涩,因其果实成熟时形似老鹳之喙,故名“老鹳草”。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老鹳草性平,味苦、涩,归肝、肾、脾经,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痢、止泻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麻木,跌打损伤,以及泄泻、痢疾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抗炎、镇痛、抗菌及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显著,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肠炎有较好疗效。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老鹳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鞣质(没食子酸、儿茶素)、挥发油(牻牛儿醇、香叶醇)、有机酸(没食子酸、琥珀酸)及多糖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抗炎、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PGE₂、TNF-α)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鞣质则具有收敛止泻、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挥发油成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与配伍
老鹳草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症配伍不同药物,以增强疗效,以下为常见配伍方案:
病症类型 | 配伍药物 | 功效 |
---|---|---|
风湿痹痛、筋骨拘挛 | 威灵仙、独活、秦艽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 当归、红花、乳香 |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泄泻、痢疾 | 黄连、木香、葛根 | 清热燥湿,涩肠止泻 |
风湿麻木、肢体不遂 | 桑寄生、牛膝、鸡血藤 | 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以老鹳15g配伍威灵仙12g、独活10g,煎服每日1剂,可缓解关节肿痛;治疗慢性肠炎,老鹳草12g配伍黄连6g、木香9g,可改善腹泻、腹痛症状。
现代研究与临床新用
近年来,老鹳草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研究表明,老鹳草提取物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增殖,延缓关节破坏;其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用老鹳草制剂可治疗湿疹、皮炎等皮肤病,通过抗炎、止痒作用缓解皮肤症状,临床也有报道,老鹳草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减少西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使用注意与禁忌
老鹳草虽性平,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孕妇慎用,因其有活血作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阴虚血少者不宜单用,以免耗伤阴液;用量一般为9-15g,煎汤内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胃部不适,建议饭后服用以减轻刺激;若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同用,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相关问答FAQs
Q1:老鹳草与风轮草功效有何区别?
A:老鹳草与风轮草均为草本植物,但来源不同,功效侧重各异,老鹳草(牻牛儿苗科)以祛风湿、舒筋活络为主,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兼能止泻痢;风轮草(唇形科)以清热解毒、止血为主,主治咽喉肿痛、外伤出血、疮疡肿毒,两者虽均可用于“痛症”,但老鹳草针对“风湿痛”,风轮草针对“热毒痛”,需辨证选用。
Q2:长期服用老鹳草会有不良反应吗?
A:长期服用老鹳草需谨慎,一般不建议超过1个月,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或因鞣质成分导致便秘,若需长期使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养阴药物(如山药、麦冬),并定期肝肾功能检查,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需小剂量试服,避免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