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便秘多因肠道传导功能失常,与津液亏耗、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中草药通便注重辨证论治,通过润肠、泻下、行气、温阳等不同机制,帮助恢复肠道正常功能,以下从不同证型出发,详细介绍常用通便中草药的功效、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清热通便类:适用于肠道实热便秘
此类药物性味多苦寒,能清泻肠道实热,适用于大便秘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等实热证。
-
大黄
-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 适用症状:热结便秘(大便干结、腹胀拒按)、火热上炎(目赤、咽喉肿痛)、瘀血阻滞(闭经、癥瘕)。
- 用法用量:煎服3-10g,后下(泻下力更强),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孕妇、月经期女性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久服,以免损伤脾胃。
-
芒硝
-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 适用症状:燥屎坚结、腹胀满痛(常与大黄配伍,如大承气汤)、乳痈、肠痈等。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无实热积滞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
-
番泻叶
-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 功效:泻下导滞,清热行水。
- 适用症状: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腹水胀满。
- 用法用量:泡服1.5-3g,煎服不超过5g。
- 注意事项:长期服用可致依赖性;孕妇、哺乳期女性、月经期女性禁用;剂量过大可引起腹痛、呕吐。
润肠通便类:适用于肠燥津亏便秘
此类药物性味多甘平,能润肠燥、补津液,适用于大便干结、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肠燥津亏证。
-
火麻仁
-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润肠通便,补中益气。
- 适用症状:肠燥便秘(老人、产后或体虚者)、血虚津亏(面色萎黄、头晕)。
- 用法用量:煎服9-15g,打碎后入煎(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 注意事项:腹泻者慎用;常与杏仁、当归等配伍(如麻子仁丸)。
-
郁李仁
-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 适用症状:肠燥便秘(尤其伴有水肿、小便不利者)、脚气浮肿。
- 用法用量:煎服6-12g,打碎入煎。
-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便溏者不宜使用。
-
杏仁
- 性味归经:苦,微温;归肺、大肠经。
- 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适用症状: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桃仁配伍)、咳嗽气喘。
- 用法用量:煎服3-10g,打碎入煎;生品有小毒,需炮制后使用。
- 注意事项:阴虚咳嗽、大便溏泄者慎用。
行气通便类:适用于气滞便秘
此类药物性味多辛温,能行气导滞,适用于大便不爽、腹胀腹痛、嗳气频作等气滞证。
-
枳实
- 性味归经: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泻热通便。
- 适用症状:气滞便秘(腹胀、大便难下)、食积停滞(脘腹胀满)、痰浊阻滞(胸痹、结胸)。
- 用法用量:煎服3-10g,炒用可缓和药性。
-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使用。
-
厚朴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 功效:行气除满,燥湿化痰,下气消积。
- 适用症状:气滞腹胀便秘(常与枳实、大黄配伍)、痰饮喘咳、食积腹胀。
- 用法用量:煎服3-10g,姜制可增强温中散寒作用。
- 注意事项:津液亏耗、孕妇慎用。
-
槟榔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 适用症状:食积腹胀便秘、绦虫蛔虫病、水肿脚气。
- 用法用量:煎服6-15g,杀虫可用30-60g。
-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气虚下陷者禁用;不宜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流涎、呕吐等。
温阳通便类:适用于阳虚便秘
此类药物性味多甘温,能温肾阳、补气血,适用于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畏寒肢冷等阳虚证。
-
肉苁蓉
-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 适用症状:阳虚便秘(老人、久病体虚者,畏寒、腰膝酸软)、男子不育、女子宫冷不孕。
- 用法用量:煎服10-20g,用开水泡软切片入煎(避免有效成分流失)。
- 注意事项:实热、湿热便秘者禁用;腹泻者慎用。
-
锁阳
-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 适用症状:阳虚便秘(与肉苁蓉类似,常配伍使用)、腰膝酸软、阳痿遗精。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脾虚泄泻者禁用。
其他通便类中草药
-
决明子
-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 适用症状:肝火目赤(眼红、眼干)、肠燥便秘(尤其适合高血压伴便秘者)。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入煎;炒决明子通便力减弱,清肝明目力增强。
-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泻。
-
黑芝麻
-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 适用症状:精血不足(头晕、须发早白)、肠燥便秘(尤其适合老年人、产后血虚者)。
- 用法用量:煎服9-15g,炒熟后研末冲服(10-30g/次)。
- 注意事项:便溏者不宜过量食用。
中草药通便药物归纳表
药物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适用人群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大黄 | 苦,寒;归大肠 |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 实热便秘、腹胀腹痛 | 3-10g,后下 | 孕妇禁用,久服伤脾胃 |
火麻仁 | 甘,平;归大肠 | 润肠通便,补中益气 | 肠燥津亏、体虚便秘 | 9-15g,打碎 | 腹泻者慎用 |
枳实 | 苦、辛,微寒;归脾胃 | 行气除满,泻热通便 | 气滞腹胀、大便不爽 | 3-10g,炒用 | 孕妇慎用 |
肉苁蓉 | 甘、咸,温;归肾大肠 | 补肾阳,润肠通便 | 阳虚便秘、畏寒肢冷 | 10-20g,泡软 | 实热便秘禁用 |
番泻叶 | 甘、苦,寒;归大肠 | 泻下导滞 | 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 | 5-3g,泡服 | 孕妇禁用,长期用致依赖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草药通便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中草药通便需根据证型选择,如大黄、番泻叶等泻下类药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正气,导致依赖性或电解质紊乱;润肠类(如火麻仁、肉苁蓉)虽较温和,但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脾胃负担,便秘患者应先明确病因,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和作息,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短期用药,中病即止。
问题2:便秘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答:可通过以下症状初步判断:
- 实热便秘:大便干结、腹胀拒按、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可选大黄、芒硝;
- 肠燥津亏:大便干结如羊粪、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可选火麻仁、郁李仁;
- 气滞便秘:大便不爽、腹胀嗳气、情绪不畅加重,可选枳实、厚朴;
- 阳虚便秘: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可选肉苁蓉、锁阳。
若无法辨证,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误用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