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甘松究竟有哪些独特功效、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海拔3000-5000米高山草甸或石砾坡地,其名始载于《本草纲目》,因“气味甘香,根松散”而得名,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行气醒脾药,兼具开郁止痛、辟秽化浊之效,应用历史逾千年。

中药材甘松

基源与性状

甘松为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根茎短缩,呈不规则块状,下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5-15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有细纵纹及须根痕,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特异,浓郁芳香,味先甜后苦,以条长、色棕褐、香气浓者为佳,秋季采挖,除去泥沙,阴干或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甘松辛、甘,性温,归脾、胃、心、肝经,其气芳香,辛行温通,甘缓补中,兼具行气、开郁、醒脾、止痛之功。

  • 行气止痛:善于调理脾胃气滞,适用于脘腹胀满、腹痛、食少纳呆,常配木香、厚朴、陈皮等,如《和剂局方》中治脾胃不和的“香砂养胃丸”虽无甘松,但临床常加甘松增强行气消胀之效;亦可用于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配柴胡、白芍、香附等。
  • 开郁醒脾:芳香醒脾化湿,适用于脾虚湿阻、气机郁滞所致的食欲不振、脘痞恶心、倦怠乏力,常与砂仁、白术、茯苓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醒脾升阳汤”加减用甘松,取其芳香醒脾、升发脾胃清阳之效。
  • 辟秽化浊:其气芳香浓郁,能化湿浊、辟秽气,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胸闷、呕吐、口臭,或夏月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的头昏、恶心,可配藿香、佩兰、白豆蔻等;外用可治湿疮、脚气,研末外敷或煎水洗浴。
  • 安神定志:入心经,能行气开郁、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气郁滞、心神失养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常配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等,如《圣济总录》中“甘松汤”治“心肾不交,心烦闷乱”。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甘松的活性成分复杂,主要含挥发油(1%-3%)、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中药材甘松

(一)主要化学成分

成分类别 代表性成分 主要作用方向
挥发油 甘松酮、缬草酮、缬草烯酸 镇静、解痉、抗菌、抗炎
三萜类 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 抗心律失常、抗氧化、调节免疫
黄酮类 木犀草素、芹菜素 抗炎、抗氧化、保护心血管
其他 β-榄香烯、甘松香醇 抗肿瘤、促进透皮吸收

(二)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甘松挥发油中的缬草酮、甘松酮等成分能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抑制中枢神经兴奋,产生镇静、催眠作用;同时可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长,对失眠伴焦虑症状效果显著。
  2. 对胃肠道的影响:甘松提取物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降低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幅度,缓解胃肠胀痛、恶心呕吐;还能促进胃排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餐后饱胀、早饱感。
  3. 心血管保护作用:甘松酮、齐墩果酸等成分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抑制异常自律性,抗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早搏);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4. 抗炎与抗氧化:黄酮类、三萜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延缓氧化应激损伤。
  5. 其他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甘松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β-榄香烯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肝癌、肺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挥发油还具有透皮促进作用,可增强其他药物经皮吸收效果。

临床应用与配伍

甘松在临床应用广泛,内服可煎汤、入丸散,外用可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常用量3-6克,不宜久煎(后下以保存挥发油)。

  • 脾胃病证:治脘腹胀满、食少吐泻,配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和胃;治脾虚湿盛、倦怠乏力,配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 心神病证:治心悸失眠、多梦易惊,配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养心安神;治肝郁气滞、情志抑郁,配柴胡、白芍、香附,疏肝解郁。
  • 痛证:治寒凝气滞之胃痛、腹痛,配高良姜、吴茱萸、延胡索,温中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配乳香、没药、红花,活血化瘀止痛。
  • 湿浊证:治湿浊中阻之胸闷呕吐,配藿香、佩兰、半夏,化湿止呕;治湿疮、脚气瘙痒,研末与枯矾、黄柏同用,燥湿止痒。

使用注意

甘松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虚有热者慎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忌用,以免行气太过耗伤气血;外用需注意皮肤刺激性,过敏者停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遵循“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

相关问答FAQs

问:甘松与香附均为行气药,两者功效有何区别?
答:甘松与香附虽都能行气止痛,但性味归经与功效侧重不同,甘松辛甘性温,归脾、胃、心经,以“行气醒脾、开郁化浊”为长,芳香醒脾之力较强,适用于脾虚气滞、湿浊中阻所致的脘痞食少、胸闷呕吐,兼能安神定志;香附辛苦性平,归肝、三焦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著,疏肝理气作用显著,尤善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简言之,甘松偏于醒脾化湿、安神,香附偏于疏肝调经、理气。

中药材甘松

问:甘松的挥发油成分在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甘松的挥发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但具有挥发性,因此在煎煮时需“后下”,即在其他药物煎煮10-15分钟后放入,再煎煮5分钟即可,避免久煎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外用含挥发油的制剂(如酊剂、软膏)应避免接触眼、黏膜及破损皮肤,以防刺激;储存时需密封、避光、防潮,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挥发油氧化失效;部分人群对甘松挥发油过敏,使用前可做皮肤斑贴试验,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广西黄草药材
« 上一篇 09-01
药材黄芪籽价格为何波动?后市行情如何?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