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中医治疗有哪些具体方法?如何辨证施治见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慢阻肺在中医中属于“肺胀”“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其发病多因久病咳喘、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水停为患,中医治疗慢阻肺注重整体调理,分阶段、分证型施治,结合内服中药、外治法及生活调护,旨在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慢阻肺怎样用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内治法)

中医治疗慢阻肺需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治法与方药,具体如下表所示: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加减
肺气虚证 咳声低弱,气短喘促,动则尤甚,咳声无力,痰白清稀,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补益肺气,止咳平喘 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世补医书》) 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自汗明显加浮小麦、麻黄根;咳甚加紫菀、款冬花。
脾虚痰浊证 咳嗽痰多,痰白黏稠或稀薄,胸闷气短,纳呆腹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健脾化痰,降气止咳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痰多甚加莱菔子、白芥子;腹胀加厚朴、枳壳;纳差加焦三仙、鸡内金。
痰热郁肺证 咳嗽痰黄黏稠,不易咳出,胸闷气喘,身热口渴,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合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痰黄稠加鱼腥草、金荞麦;热甚加黄芩、石膏;喘甚加地龙、葶苈子。
肾气虚证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 补肾纳气,温阳平喘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合参蛤散(《济生方》) 肾阳虚甚加附子、肉桂;肾阴虚加熟地、山萸肉;喘甚加蛤蚧、冬虫夏草。
瘀血阻络证 喘息胸闷,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涩或结代。 活血化瘀,通络平喘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丹参饮(《时方歌括》) 瘀血甚加地龙、水蛭;胸闷加郁金、枳壳;喘甚加桃仁、红花。

中医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或局部给药,直达病所,辅助改善症状,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或急性加重期患者。

慢阻肺怎样用中医治疗

针灸疗法

  • 取穴:主穴选肺俞、膏肓、定喘、膻中、太渊;配穴根据证型加减,如肺气虚加气海、足三里,脾虚加脾俞、胃俞,肾虚加肾俞、太溪,痰热加丰隆、曲池,瘀血加血海、膈俞。
  • 操作:毫针刺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配合艾灸(如肺俞、膏肓、足三里),温补肺脾肾之气。

穴位贴敷

  • 三伏贴/三九贴: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理论,在夏季三伏、冬季三九日,将中药(如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麻黄等研末,用姜汁调糊)贴敷于肺俞、膏肓、脾俞、肾俞等穴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温阳散寒、化痰止咳,预防急性加重,每次贴敷4-6小时,局部微红热为度,避免皮肤破损。

拔罐疗法

  • 部位:选取背部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胸腹部(膻中、中脘),或阿是穴(疼痛、压痛明显处)。
  • 操作:采用留罐法、闪罐法或走罐法,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可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咳嗽、胸闷、喘息。

中药雾化吸入

  • 药物组成:根据证型选用中药(如痰热郁肺用鱼腥草、金银花、黄芩;肺气虚用黄芪、党参、细辛),煎煮取药液,通过雾化装置吸入,直达肺脏,清热化痰、宣肺平喘,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咳嗽、痰多黏稠者。

中医调护

慢阻肺的康复需结合生活调护,以“扶正固本”为核心,减少诱因,增强体质。

生活起居

  • 避风寒:避免寒冷、干燥、刺激性气体(如烟雾、粉尘),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50%-60%)。
  • 戒烟限酒:吸烟是慢阻肺主要诱因,必须严格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减少饮酒。
  • 劳逸结合: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改善肺通气功能。

饮食调理

  • 原则: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甜腻之品(如冷饮、肥肉、辣椒、蛋糕),以免助湿生痰、加重咳喘。
  • 分证型饮食建议
    • 肺气虚:可食山药、百合、莲子、白萝卜(煮水)、黄芪炖鸡汤,补益肺气。
    • 脾虚痰浊:可食薏米、陈皮、茯苓、炒白术,健脾化痰;少食多餐,避免腹胀。
    • 痰热郁肺:可食梨(川贝炖梨)、枇杷、荸荠、白萝卜,清热化痰;多饮温水。
    • 肾气虚:可食核桃、黑芝麻、枸杞、羊肉(适量),温补肾气;避免生冷寒凉食物。

情志调节

  • 慢阻肺患者常因病程长、易复发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与人交流等方式舒缓情绪,必要时配合中医情志疏导(如“以情胜情”法)。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慢阻肺能根治吗?
A1:目前医学上尚无方法能完全根治慢阻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目标均为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中医通过整体调理(扶正祛邪),可在缓解期增强患者体质,减少感冒和急性发作,尤其在改善气短、乏力、咳嗽、咳痰等症状及运动耐量方面具有优势,但需长期坚持治疗,并配合生活调护。

慢阻肺怎样用中医治疗

Q2:慢阻肺患者冬季容易加重,中医有什么预防方法?
A2:冬季寒冷干燥,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中医预防需从“固护阳气、避邪外出”入手:①“冬病冬治”:在冬季三九日进行穴位贴敷(如三九贴),温补肺肾、散寒化痰;②中药调理:缓解期根据证型服用中药(如肺气虚用玉屏风散,肾气虚用金匮肾气丸),增强抗病能力;③生活调护:注意保暖(尤其头颈、背部),避免清晨寒冷时段外出;饮食宜温补(如羊肉、萝卜汤),忌生冷;坚持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增强肺功能;④定期复诊:监测肺功能,若出现咳嗽、痰量增多、喘息加重等先兆症状,及时就医,中医可采用针灸、拔罐等法早期干预。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当前蕲春县中草药交易市场如何激活中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
« 上一篇 08-25
中医治疗顽固性皮肤癣
下一篇 » 08-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