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崩漏的方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治疗崩漏注重辨证论治,依据“塞流、澄源、复旧”三大原则,结合患者体质、病程长短及出血特点,分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等证型,针对性选用方剂,兼顾止血与固本,以下从辨证分型、代表方剂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详细说明。

中医治疗崩漏的方子

辨证分型与代表方剂

崩漏的辨证核心在于辨别寒、热、虚、实,其中虚多责于脾、肾,实多见于血热、血瘀,临床常见证型及方剂如下: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组成 加减应用
脾虚证 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㿠白,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归脾汤(《济生方》)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龙眼肉、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生姜、大枣 血多加阿胶、艾叶炭以止血;久漏不止加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兼腰酸加杜仲、续断固肾。
肾虚证 分肾阳虚与肾阴虚:肾阳虚者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肾阴虚者经血量少或淋漓不尽,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温肾固冲止血(阳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阴虚) 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阳虚);左归丸(《景岳全书》)(阴虚)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黑姜、当归;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牛膝 肾阳虚加杜仲、巴戟天以温肾;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以滋阴;出血量多加三七粉、仙鹤草化瘀止血。
血热证 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断,色深红或紫红,质稠,心烦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黄芩、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阿胶、藕节、棕榈炭、龟甲、牡蛎 血热甚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兼肝郁加柴胡、郁金疏肝;便秘加火麻仁、枳壳润肠通便。
血瘀证 经血淋漓不净或突然暴下,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弦紧。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大黄、赤芍、丹皮、当归、桃仁、枳壳、龟甲、五灵脂、三七粉 瘀甚加红花、益母草增强化瘀;腹痛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兼气虚加黄芪、党参益气行瘀。

临床应用与辅助疗法

除内服方剂外,中医外治法可协同增效:

中医治疗崩漏的方子

  1. 针灸:主穴取关元、三阴交、隐白(脾虚加隐白,肾虚加肾俞、太溪,血热加血海、行间,血瘀加地机、合谷),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出血期可加艾灸隐白、百会(脾虚、肾阳虚者)。
  2. 中药外敷:脾虚、肾阳虚者可用艾叶、吴茱萸、附子研末敷贴于关元、命门穴,温阳固冲;血瘀者可用桃仁、红花、当归研末调敷于少腹,活血化瘀。
  3. 生活调护:忌辛辣刺激、生冷寒凉饮食,避免劳累及剧烈运动;出血期保持情绪稳定,忌焦虑恼怒;久漏者注意补铁补血,适当食用红枣、山药、枸杞等药食同源之品。

相关问答FAQs

Q1:崩漏出血量大时,中医如何紧急止血?
A:崩漏出血量大时,需“急则治其标”,首选塞流止血,若属血热证,可立即予十灰散(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栀子、大黄、棕榈皮、牡丹皮)煎服,或用云南白药胶囊口服;血瘀证可予三七粉3-5g温水冲服,化瘀止血;脾虚、肾虚证可在归脾汤、固本止崩汤中重用黄芪、党参,加艾叶炭、炮姜炭温经止血,同时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超过200ml或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前兆,应立即结合西医抢救措施(如补液、输血),避免延误病情。

Q2:中医治疗崩漏需要多长时间见效?为何有的患者容易复发?
A:中医治疗崩漏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及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脾虚、血热证服药3-5天出血可逐渐减少,1周左右趋于稳定;肾虚、血瘀证疗程较长,通常需2-4周出血完全控制,再以“复旧”法调理2-3个月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复发多与未坚持“复旧”调理、体质未完全恢复或诱因未除(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有关,例如肾虚患者若仅止血而未温补肾阳,或脾虚患者未健脾益气,易因气血生化不足再次崩漏;部分患者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需结合病因治疗,单纯止血易反复,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诊,调整方剂,并注重生活调护以巩固疗效。

中医治疗崩漏的方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自卑害怕中医治疗有哪些方法?
« 上一篇 09-01
中医治疗肺气虚中药具体如何辨证选用才能有效调理呢?
下一篇 » 09-0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