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尿中毒在现代医学中多指慢性肾衰竭终末期,以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关格”“癃闭”“虚劳”等范畴,其病位在肾,涉及脾、肺、肝等脏腑,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阳衰、气血亏虚,标实为湿浊、瘀血、毒邪内蕴,临床治疗需紧扣“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原则,通过温阳利水、通腑降浊、化瘀解毒等法,改善症状、延缓进展,以下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中医治疗严重尿中毒的一得之见。
中医对严重尿中毒的核心认识
严重尿中毒患者多表现为小便不通(或尿量极少)、恶心呕吐、胸闷喘促、神疲乏力、甚至昏迷,属“关格”重症。《证治汇补》载:“关格者,不得小便,且不得大便,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胸中烦闷,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其病机关键在于三焦气化失司,脾肾阳虚为本,不能温化水液、运化水湿,致湿浊内停;久病入络,瘀血阻滞,与湿浊互结成毒,上犯脾胃则呕恶,上凌心肺则喘促,蒙蔽清窍则神昏,治疗需分清标本缓急:急性期以“祛邪”为先,通腑降浊、开窍醒神;稳定期以“扶正”为主,健脾补肾、调和气血。
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
临床需结合患者症状、舌脉辨证分型,针对性立法用药,以下为常见证型及治疗思路:
(一)脾肾阳衰,湿浊内蕴证
主症:小便量少(<400ml/日),面色㿠白,畏寒肢冷,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主方:实脾饮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制附子(先煎)、干姜、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山药、山茱萸、牛膝。
加减:呕吐甚者加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水肿甚者加黄芪、桂枝益气利水;湿浊化热(苔黄腻)者改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湿。
(二)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证
主症:小便短赤灼热,口干口苦,胸闷烦躁,肌肤甲错,舌暗红苔黄腻,脉涩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主方: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竹茹、半夏、陈皮、茯苓、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大黄(后下)。
加减:瘀血重者加地龙、水蛭通络;热毒炽盛(高热、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
(三)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证
主症:小便短少,手足震颤或抽搐,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平息肝风。
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芍、钩藤、石决明。
加减:阴虚阳亢(血压高)加天麻、夏枯草平肝潜阳;动风甚者加羚羊角粉(冲服)息风止痉。
(四)浊毒犯胃,蒙蔽清窍证
主症: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频繁,口中尿臭,神昏谵语或嗜睡,舌卷缩苔焦黑,脉沉细欲绝。
治法:通腑泄浊,开窍醒神。
主方:承气汤加减,配合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常用药: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厚朴、枳实、石菖蒲、郁金。
加减:热毒炽盛加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神昏甚者配合灌肠(生大黄、煅牡蛎、蒲公英煎汤保留灌肠),促进毒素排出。
以下为常见证型治疗要点简表:
| 证型 | 治法 | 主方 | 核心药物 |
|---------------------|-----------------------|-------------------------------|-----------------------------------|
| 脾肾阳衰,湿浊内蕴 | 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 实脾饮合金匮肾气丸 | 附子、干姜、白术、茯苓、泽泻 |
| 湿热蕴结,瘀血阻络 |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 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 黄连、桃仁、红花、大黄、丹参 |
|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 滋养肝肾,平息肝风 | 杞菊地黄丸 | 枸杞子、熟地、白芍、钩藤、石决明 |
| 浊毒犯胃,蒙蔽清窍 | 通腑泄浊,开窍醒神 | 承气汤+苏合香丸/至宝丹 | 大黄、芒硝、石菖蒲、郁金 |
中医外治法协同增效
对于口服药困难或病情危重者,可配合外治法以助药力:
- 中药灌肠:生大黄30g、煅牡蛎30g、蒲公英20g、六月雪30g,浓煎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通过肠道排出毒素,相当于“结肠透析”。
- 穴位贴敷:将大黄、附子、芒硝按1:1:2比例研末,用姜汁调糊贴敷于神阙、关元、肾俞穴,每12小时更换1次,温阳利水、通腑降浊。
- 针灸疗法: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肾俞等穴位,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调和气血、促进气化。
典型案例分享
患者张某,男,65岁,慢性肾炎病史10年,近1月尿量减少(每日约300ml),恶心呕吐频作,面色㿠白,畏寒肢冷,神疲嗜睡,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查血肌酐856μmol/L,尿素氮28mmol/L,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衰,湿浊内蕴。
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方药:制附子15g(先煎2h)、干姜10g、白术15g、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5g、车前子15g(包煎)、山药30g、山茱萸12g、牛膝12g、半夏12g、生姜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配合治疗:①中药灌肠(上方灌肠方)每日1次;②穴位贴敷(附子、大黄、芒硝)贴敷神阙、关元穴;③低盐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6g/kg。
治疗2周后:尿量增至每日800ml,恶心呕吐减轻,精神好转,复查血肌酐降至542μmol/L,尿素氮18mmol/L,守方加减治疗1月,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注意事项
- 中西医结合为要:严重尿中毒患者多需配合西医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快速清除毒素,中医治疗可作为辅助,改善症状、减少透析次数、提高耐受力,不可完全替代西医。
- 辨证用药需精准:附子、大黄等药物有毒,需严格炮制、控制剂量,久病体虚者慎用攻伐之品,避免损伤正气。
- 生活调护不可忽视:需严格控制水分、盐分、蛋白质摄入,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病情的诱因,保持情绪稳定。
相关问答FAQs
问:严重尿中毒患者可以完全依赖中医治疗,不用透析吗?
答:不建议,严重尿中毒时,体内毒素(如肌酐、尿素氮)蓄积过多,可引发高钾血症、酸中毒、心力衰竭等致命并发症,中医虽能通过通腑降浊、扶正祛邪改善症状,但对于急性高毒素状态,透析能快速清除毒素、稳定病情,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中医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在透析间隙促进毒素排出、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二者结合效果更佳。
问:中医治疗尿中毒过程中,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答:饮食需遵循“三低一高”原则:①低盐:每日盐摄入<3g,避免水肿加重;②低蛋白:选用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每日摄入量0.6-0.8g/kg,减少肾脏代谢负担;③低磷: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坚果、乳制品等高磷食物,防止肾性骨病;④高热量:保证每日热量摄入30-35kcal/kg,避免蛋白质分解增加毒素生成,同时可适当食用山药、黄芪、茯苓等健脾益肾食材,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及海鲜等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