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天仙子图片是真实药材吗?如何从图片辨识其特征与用途?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天仙子,又名莨菪、山烟、熏牙子、野蓖麻等,为茄科莨菪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全草(尤其是种子)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但因含毒性生物碱,使用需极为谨慎,以下从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毒性及使用注意事项、图片识别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全面了解这一兼具药效与风险的中草药。

中草药天仙子图片

形态特征

天仙子植株形态独特,各部位特征鲜明,是识别其的关键依据,其株高通常30-100厘米,全体被黏性腺毛,具特殊臭气,茎直立,圆柱形,基部常带紫色,上部多分枝,枝条对生或互生。

叶片在基生叶与茎生叶间略有差异:基生叶丛生,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齿或浅裂,叶面深绿色、皱缩,叶背淡绿色、被短毛;茎生叶互生,叶片较小,基部渐狭,呈楔形,叶柄较短或无柄。

花期为6-8月,花单生于叶腋或枝端,花梗细长,花萼筒状钟形,长约1.5厘米,5裂,裂片三角形,表面密被腺毛;花冠钟形,黄绿色或淡紫色,长约3厘米,5浅裂,裂片顶端三角形,喉部有紫色斑点,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上位,2室。

果期为8-10月,果实为蒴果,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约1.5-2厘米,包宿存萼片内,成熟时顶部4瓣裂开,表面密被腺毛及针刺状突起;种子多数,肾形或卵形,直径约1毫米,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具细网状纹路。

为更直观呈现,以下为天仙子形态特征简表:

部位 形态特征描述
株高 30-100厘米,全体被黏性腺毛,具臭气
直立,圆柱形,基部紫色,上部分枝,对生或互生
基生叶丛生,卵形/卵圆形,边缘波状齿或浅裂,叶面皱缩;茎生叶互生,较小,基部楔形
单生叶腋或枝端,花萼筒状钟形5裂,花冠钟形黄绿色/淡紫色,喉部有紫斑,雄蕊5枚
果实 蒴果近球形,包宿存萼片,成熟时4瓣裂,密被腺毛及针刺
种子 肾形/卵形,灰褐色/黄褐色,表面具细网纹,直径约1毫米

生长环境

天仙子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如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坡、路旁、田边、沙地、河岸或村落附近,常呈零星或小片分布。

中草药天仙子图片

其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干燥气候,耐旱、耐贫瘠,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开阔地带;土壤以沙质壤土或砾质土为佳,黏重土壤或积水地生长不良,因全株含毒性,较少受病虫害侵扰,在荒漠、半荒漠地区较为常见。

药用价值

天仙子的药用部位主要为干燥成熟种子(称“天仙子”)或全草,其性味辛、苦,温;有毒,归心、肝、胃经,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解痉止痛、安神定喘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则发现其含多种生物碱,具有明确的药理活性,但需严格控制用量。

主要化学成分

天仙子的活性成分以生物碱为主,目前已分离出莨菪碱(Hyoscyam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阿托品(Atropine)等,其中莨菪碱含量最高(约占0.1%-0.4%),阿托品为莨菪碱的外消旋体,东莨菪碱则具有镇静作用,尚含挥发油、脂肪油、甾体类成分等。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解痉止痛:莨菪碱、阿托品等能阻断M胆碱受体,解除平滑肌痉挛,临床用于治疗胃脘痉挛、胆绞痛、肾绞痛、胃肠绞痛等,对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
  • 安神定喘:东莨菪碱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缓解焦虑、失眠;同时能扩张支气管、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尤其适用于夜间发作的哮喘。
  • 麻醉与镇痛:古代天仙子曾被用作麻醉剂(如“麻沸散”成分之一),现代因其毒性大,已少用于麻醉,但在外科小手术中偶作为辅助镇痛药。
  • 其他作用:尚有散瞳、抑制腺体分泌(如治疗流涎)、抗晕动(如晕车、晕船)等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下为天仙子主要生物碱及作用简表:

成分名称 含量 主要药理作用
莨菪碱 1%-0.4% 解痉(胃肠、支气管)、散瞳、抑制腺体分泌
东莨菪碱 05%-0.2% 中枢镇静、抗晕动、抗震颤(帕金森病辅助治疗)
阿托品 少量 莨菪碱的外消旋体,作用类似,但毒性稍低,用于抢救有机磷中毒、心动过缓等

毒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天仙子毒性较强,全株含毒性生物碱,尤以种子含量最高,误用或过量服用可导致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

中毒表现

中毒潜伏期一般为0.5-3小时,主要表现为:

中草药天仙子图片

  • 神经系统:口干、皮肤潮红、灼热、畏光、视物模糊(散瞳)、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烦躁不安、幻觉、谵妄,甚至抽搐、昏迷。
  • 心血管系统:心跳加快(心率可达120次/分钟以上)、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后期可下降)。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肠鸣音减弱。
  • 严重中毒:可因呼吸中枢抑制、循环衰竭死亡,儿童中毒致死量约为种子2-5粒。

使用禁忌

  • 禁用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青光眼患者(散瞳加重病情)、前列腺肥大患者(加重排尿困难)、心脏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 配伍禁忌:不宜与弱碱性药物(如氨茶碱)、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拟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合用,以免增加毒性或降低药效。
  • 用量与用法:内服需严格炮制(如炒制、蜜制),常用量为0.06-0.3g(种子),入丸散剂,忌用生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避免大面积使用。

中毒解救

一旦中毒,需立即停药并就医,急救措施包括:

  • 催吐、洗胃:早期可刺激咽部催吐,或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注意:阿托品中毒者禁用含活性炭的洗胃液,以免吸附解毒剂)。
  • 导泻:硫酸钠导泻,禁用硫酸镁(镁离子可加重中枢抑制)。
  • 拮抗剂:静脉注射毛果芸香碱(5-10mg/次,15-30分钟重复一次)或新斯的明,对抗M胆碱受体阻断作用。
  • 对症支持: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吸氧、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抽搐者给予地西泮镇静。

图片识别特征

通过图片识别天仙子时,需结合其整体形态与局部特征,避免与相似植物(如曼陀罗、洋金花)混淆。

  • 整体植株: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茎直立带紫色,被黏性腺毛,整体呈“灰绿色带毛”的观感。
  • 叶片:卵形或卵圆形,边缘有明显波状齿或浅裂,叶面皱缩,叶背有短毛,基生叶较大,茎生叶较小且互生。
  • :单生叶腋或枝端,花冠钟形、黄绿色或淡紫色,喉部有紫色斑点,花萼筒状钟形被腺毛(区别于曼陀罗:曼陀罗花更大(10-15厘米),花冠白色或紫色,喇叭状,花萼无腺毛)。
  • 果实与种子:蒴果近球形,包宿存萼片,成熟时4瓣裂,表面密被腺毛及针刺(区别于洋金花:洋金花果实为蒴果,表面有疏刺,无腺毛);种子肾形,灰褐色,表面具细网纹。

在野外或药材市场遇到天仙子时,可通过“茎叶带黏毛、花冠黄绿带紫斑、果实密被腺毛刺、种子肾形网纹”等核心特征快速识别,若不确定,需咨询专业人士,避免误采误用。

相关问答FAQs

Q1:天仙子和曼陀罗如何区分?
A:天仙子与曼陀罗同属茄科,易混淆,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植株形态:天仙子株高30-100厘米,茎被黏性腺毛;曼陀罗(洋金花)株高1-2米,茎无毛或被微柔毛。②花:天仙子花单生,花冠钟形、黄绿色或淡紫色(较小,直径3厘米左右),喉部有紫斑;曼陀罗花单生于叶腋或枝顶,花冠白色或紫色(较大,喇叭状,直径10-15厘米),无紫斑。③果实:天仙子蒴果密被腺毛及针刺;曼陀罗蒴果表面有疏刺,无腺毛。④种子:天仙子种子肾形,表面具细网纹;曼陀罗种子肾形,表面具蜂窝状纹路。

Q2:天仙子中毒后如何急救?
A:天仙子中毒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停止服用并拨打急救电话;②早期可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或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注意:阿托品中毒者禁用活性炭);③口服硫酸钠导泻(禁用硫酸镁);④尽快送医,静脉注射毛果芸香碱(5-10mg/次,15-30分钟重复)或新斯的明作为拮抗剂;⑤对症支持治疗:吸氧、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抽搐者给予地西泮,昏迷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中毒抢救需专业医疗干预,切勿自行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早搏验方效果怎样?适用人群、安全性及使用方法?
« 上一篇 09-02
浙江中草药代加工,如何选择靠谱厂家并把控产品质量?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