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坚持中医治疗,真的能显著延缓病情发展并改善症状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伴有便秘、失眠、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以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为主,虽可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出现运动并发症和副作用,且无法延缓疾病进展,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坚持中医治疗可通过整体调节、辨证论治,改善症状、延缓进展、减少西药副作用,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坚持中医治疗帕金森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从“颤证”辨治,溯源经典

中医学中无“帕金森病”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颤证”“痉证”“振掉”“肝风”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指出颤动与“肝”关系密切;《证治准绳·颤振》进一步记载:“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明确了病位在筋脉,与肝风内动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病位在肝、肾、脾三脏,核心病机为“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年老体弱、肝肾渐衰,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均可导致阴精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热动风;或久病入络,瘀血阻窍,筋脉失养,最终发为颤振,治疗需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根本,兼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活血化瘀”,标本兼顾。

坚持中医治疗的核心优势:整体调节,标本兼顾

(一)改善运动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个体化方案。

  • 肝肾阴虚型(症见肢体震颤幅度较大、肌肉僵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以“滋补肝肾、育阴息风”为主,方用大定风珠(白芍、阿胶、龟板、地黄等)加减,可改善神经元代谢,延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
  • 气血两虚型(症见震颤日久、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以“益气养血、息风止颤”为主,方用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等)加减,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运动迟缓;
  • 痰热动风型(症见震颤剧烈、胸脘痞满、口干口苦):以“清热化痰、息风止颤”为主,方用导痰汤(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等)加减,减少痰浊对脑络的阻滞。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中有效成分(如左旋千金藤立定、人参皂苷、葛根素等)可促进多巴胺合成、抑制氧化应激、抗炎,从而延缓疾病进展,这是单纯西药难以达到的。

(二)缓解非运动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帕金森患者常伴有便秘、失眠、焦虑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兼顾调理:

  • 便秘:病机多为津亏肠燥或气虚推动无力,采用“增液行舟”(如增液汤加减)或“益气润肠”(如黄芪汤加减)法,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
  • 失眠:多因肝阳上亢或心脾两虚,采用“平肝潜阳”(如天麻钩藤饮)或“养心安神”(如归脾汤)法,改善睡眠质量;
  • 焦虑抑郁:病位在肝、心,与“肝气郁结”“心脾两虚”相关,采用“疏肝解郁”(如柴胡疏肝散)或“养心健脾”(如甘麦大枣汤)法,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缓解情绪障碍。

(三)减少西药副作用,延长治疗窗口期

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西药易出现“剂末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以及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中医通过“减毒增效”策略,在缓解西药副作用的同时增强疗效:

  • 减轻胃肠道反应:采用“健脾和胃”法(如香砂六君子汤),保护胃黏膜,减少恶心、呕吐;
  • 缓解异动症:从“肝风内动”“阴虚阳亢”论治,采用“平肝潜阳、滋阴息风”法(如镇肝熄风汤),减少不自主运动;
  • 延长药效时间:通过整体调节,改善机体对西药的敏感性,减少“剂末现象”发生。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多管齐下,协同增效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并非单纯依赖中药,而是采用“综合疗法”,结合中药、针灸、推拿、情志调摄等多种手段,形成“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的治疗体系。

坚持中医治疗帕金森

(一)中药内治:辨证施方,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证型,中药汤剂、中成药可灵活选用,常用方剂及药物如下表: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
肝肾阴虚型 震颤幅度大、肌肉僵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滋补肝肾、育阴息风 大定风珠、地黄饮子 熟地、山茱萸、龟板、鳖甲、白芍、天麻
气血两虚型 震颤日久、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益气养血、息风止颤 八珍汤、归脾汤 人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酸枣仁
痰热动风型 震颤剧烈、胸脘痞满、口干口苦、舌苔黄腻 清热化痰、息风止颤 导痰汤、黄连温胆汤 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黄连、竹茹
瘀血阻络型 震颤日久、肢体僵硬、舌质紫暗、有瘀斑 活血化瘀、通络息风 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 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麝香(人工)、地龙

(二)针灸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常用穴位包括:

  • 头部穴位:百会(平肝息风)、四神聪(安神定志)、风池(疏风通络)、夹脊穴(调节督脉气血);
  • 四肢穴位:合谷(手阳明经原穴,调气血)、太冲(足厥阴经原穴,平肝息风)、足三里(足阳明经合穴,健脾益气)、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滋补肝肾)。

操作方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可配合电针增强刺激,或采用“头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改善运动功能,研究显示,针灸可增加纹状体多巴胺受体表达,改善震颤和僵直。

(三)推拿按摩与康复锻炼:舒筋活络,改善功能

推拿可通过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僵直和疼痛,常用手法包括:

  • 放松类手法:按揉、拿捏肩颈、四肢肌肉,缓解肌张力增高;
  • 点穴类手法:点按肝俞、肾俞、脾俞等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
  • 关节活动:被动活动患者关节,防止关节僵硬挛缩。

结合中医传统康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强调“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可平衡协调能力、改善姿势步态,且安全性高,适合长期坚持。

(四)情志调摄与饮食调理:身心同治,固护正气

帕金森患者常因疾病进展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一步加重肝气郁结,形成恶性循环,中医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通过情志疏导(如移情易性、音乐疗法)缓解不良情绪;饮食上根据证型调理:

  • 肝肾阴虚者:多食枸杞、黑芝麻、核桃等滋阴补肾之品;
  • 气血两虚者:多食红枣、桂圆、山药、瘦肉等益气养血食物;
  • 痰热动风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可食萝卜、薏米、冬瓜等化痰利湿。

坚持中医治疗的注意事项:科学认知,规范就医

(一)避免盲目“偏方”,坚持辨证论治

帕金森病病机复杂,证型多变,需由专业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切忌轻信“根治偏方”或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坚持中医治疗帕金森

(二)中西医结合,协同增效

中医治疗并非排斥西药,而是在西药控制症状的基础上,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体质、减少副作用、延缓进展,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划中西医结合方案,避免随意停用西药。

(三)长期坚持,定期复诊

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中医起效较慢,需长期坚持治疗(至少3-6个月为一疗程),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实现“动态个体化治疗”。

(四)生活调摄,贯穿全程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疗效、延缓疾病进展的基础。

相关问答(FAQs)

Q1:帕金森患者坚持中医治疗,多久能看到效果?
A1: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因人而异,与患者病情轻重、证型、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等因素相关,一般而言,连续治疗1-3个月后,部分患者可感到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失眠)改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的改善通常需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需注意,中医治疗强调“缓图其效”,目的是延缓进展、改善生活质量,而非追求“立竿见影”,患者需有耐心,坚持规范治疗。

Q2: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会伤肝伤肾吗?
A2:合理使用的中药一般不会伤肝伤肾,反而可通过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等作用保护肝肾功能,但需注意:① 避免长期服用含重金属(如朱砂、雄黄)或有肾毒性(如马钱子、雷公藤)的中药;② 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根据体质调整药方(如脾胃虚弱者慎用滋腻之品);③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尤其是长期服药者),确保用药安全,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即是“因人制宜”,在保障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明党作为传统药材,其图片中能辨识出哪些形态特征与药用部位?
« 上一篇 09-02
兴义药材商电话怎么找?哪里能获取联系方式?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