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花药材通常指豆科植物槐树的花朵,又名槐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其药材图片特征鲜明,可通过花形、颜色、质地等细节进行鉴别,以下从植物来源、药材性状、炮制方法、临床应用及鉴别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相关说明。
植物来源与形态特征
愧花(槐花)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槐树高10-25米,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季开花,花期为7-8月,药材因采收部位不同分为“槐花”(开放的花朵)和“槐米”(花蕾),两者性状差异明显,均为《中国药典》收录正品。
药材性状与图片特征
槐花(开放花朵)
干燥花朵多皱缩或松散,呈碟形,直径1.5-2.5cm,花瓣5片,黄白色或棕黄色,上部瓣片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短花柄;花萼钟形,黄绿色,先端5浅裂,表面有细短柔毛,质地轻柔,气微香,味微苦,图片中可见花瓣的皱褶形态、花萼的浅裂特征,以及整体松散的团块状。
槐米(花蕾)
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宽2-3m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紧缩,花萼上部有5齿裂,花瓣未开放或微展,质地坚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苦,图片中花蕾的卵形形态、紧缩的表面及花萼齿裂是鉴别关键。
混淆品鉴别
市场上常见以刺槐花(洋槐花)伪充愧花,二者区别如下:
| 特征 | 愧花(槐花) | 刺槐花(伪品) |
|----------------|-------------------------------|-------------------------------|
| 花形 | 花瓣碟形,先端微凹 | 花瓣蝶形,先端尖 |
| 颜色 | 黄白色或棕黄色,花萼黄绿色 | 白色或淡黄色,花萼浅绿色 |
| 气味 | 气微香 | 气微,味淡 |
| 药用价值 | 《中国药典》收录,具清热功效 | 非正品,功效差异大 |
炮制方法与功效变化
愧花因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有所差异,常见炮制规格如下:
炮制方法 | 操作要点 | 性状变化 | 功效侧重 |
---|---|---|---|
生槐花 | 采收后干燥,除去杂质 | 花朵或花蕾原色,气微香 |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
炒槐花 | 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放凉 | 表面黄棕色,略有焦斑 | 缓和寒性,增强止血作用 |
槐花炭 |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 | 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 | 收敛止血,用于便血、崩漏 |
临床应用与配伍
愧花性凉,味苦,归肝、大肠经,常用于:
- 血热出血:如便血、痔血、崩漏,配地榆、侧柏叶增强凉血止血;
- 肝火目赤: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配菊花、夏枯草清肝泻火;
- 高血压辅助治疗:配决明子、黄芩,平肝潜阳,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含芦丁、槲皮素等成分,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抗炎抗氧化。
注意事项
愧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便血属虚寒者不宜单用;用量常规为9-15g,过量可能致腹泻,炮制后槐花炭止血力强,生品偏于清热,需根据病情选择。
相关问答FAQs
Q1:愧花和槐米有什么区别?哪个药用效果更好?
A1:愧花(槐花)为开放花朵,槐米为未开放的花蕾,二者功效相似,但槐米因含芦丁等成分更高,清热凉血作用略强,且因花蕾紧实,不易破碎,更利于储存和炮制;槐花因花瓣展开,有效成分易散失,但煎出率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选择,清热凉血首选槐米,止血生津可用槐花。
Q2:愧花可以长期泡水喝吗?有什么禁忌?
A2:愧花泡水可辅助降血压、清肝火,但不宜长期饮用,因其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导致腹泻、腹痛,脾胃虚寒者、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低血压患者慎用,以免加重头晕乏力,建议短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停用,或搭配红枣、生姜中和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