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白皮的功效有哪些?具体药用价值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白皮是一类以植物干燥根皮或树皮入药的药材统称,因药材多呈白色或类白色而得名,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种类不同而功效各异,常见的白皮类药材包括牡丹皮、地骨皮、白鲜皮、五加皮等,它们在清热凉血、祛风湿、解毒等方面各具特色,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

中草药白皮有什么功效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效,其清热凉血作用较强,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所致的高热、发斑、吐衄,以及阴虚发热、骨蒸盗汗等症,如配伍犀角、生地等治疗热入血分发斑(犀角地黄汤);活血化瘀则适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如桂枝茯苓丸中配伍桂枝、茯苓等治疗瘀阻胞宫所致的癥瘕,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含牡丹酚、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凝、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对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血管有一定意义。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性寒,味甘,归肺、肝、肾经,功效以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为主,其善清虚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等,如配伍鳖甲、知母等治疗阴虚潮热(青蒿鳖甲汤);清肺降火则适用于肺热咳嗽、气喘痰稠,或阴虚肺燥干咳无痰,如泻白散中配伍桑白皮、甘草治疗肺热咳喘,现代药理发现,地骨皮含桂皮酸、亚油酸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解热、免疫调节等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及阴虚火旺相关病症有辅助治疗价值。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性寒,味苦,归脾、胃、膀胱、肝经,长于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其清热燥湿功效显著,常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黄水湿疮等,可内服外用,如配伍苦参、地肤子等煎汤外洗治疗湿热下注之阴痒;祛风解毒则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以及黄疸尿赤、湿热泻痢等,现代研究显示,白鲜皮含白鲜碱、黄柏酮等,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对皮肤科、风湿科疾病有较好疗效。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性温,味辛、苦,归肝、肾经,功效为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其性温而不燥,祛风湿同时能补肝肾,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软,尤其适于肝肾不足兼风湿者,如独活寄生汤中配伍独活、寄生等;补肝肾强筋骨则用于小儿行迟、骨软无力,以及成人肝肾亏虚之腰膝酸软、筋骨痿弱,如五加皮散单用或配伍杜仲、牛膝等,现代药理证实,五加皮含丁香苷、刺五加苷等,具有抗炎、镇痛、抗疲劳、调节神经及免疫功能,对改善骨质疏松、增强体力有一定帮助。

中草药白皮有什么功效

为更直观对比不同白皮类药材的特点,现将主要信息归纳如下: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临床应用要点
牡丹皮 毛茛科牡丹根皮 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热入血分发斑,阴虚发热,经闭痛经
地骨皮 茄科枸杞根皮 寒,甘,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阴虚潮热,肺热咳喘,小儿疳热
白鲜皮 芸香科白鲜根皮 寒,苦,归脾胃膀胱肝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风湿热痹
五加皮 五加科细柱五加根皮 温,辛苦,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在使用白皮类药材时,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药材,并注意辨证施治,实热证可选牡丹皮、地骨皮,湿热证宜用白鲜皮,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者则以五加皮为佳,部分药材性寒或性温,需顾护脾胃,避免长期过量使用。

相关问答FAQs:

问:白皮类药材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白皮类药材多来源于植物根皮或树皮,性味上或寒或温,主要功效集中在清热、祛湿、解毒、补益等方面,常用于治疗热性病、风湿痹痛、皮肤疾病及肝肾亏虚等病症,多数白皮类药材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现代药理作用,但具体功效因药材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使用时需根据病情辨证选择。

中草药白皮有什么功效

问:使用白皮类药材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使用白皮类药材需注意:①辨证施治,如寒性药材(地骨皮、白鲜皮)不宜用于脾胃虚寒者,温性药材(五加皮)阴虚火旺者慎用;②注意配伍,如牡丹皮活血,孕妇慎用;③控制用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防不良反应;④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⑤部分药材可能引起过敏,使用后若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川麦冬的功效有哪些?具体作用与应用价值是什么?
« 上一篇 09-03
药材种子技术如何破解优质种源短缺与种植效率低难题?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