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大风叶的具体功效作用、正确用法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药材大风叶,又名大飞扬草、飞扬草,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或叶,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因其叶面粗糙,触感如“飞扬”而得名,其性味苦、辛,凉,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止痢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痢疾、肠炎、腹泻、尿路感染、湿疹、皮炎、皮肤瘙痒及痈疮肿毒等症,尤其在岭南地区民间应用广泛,是治疗湿热性皮肤病的常用药材之一。

药材大风叶

植物来源与分布

大飞扬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cm,全体被贴伏的柔毛,茎直立或基部匍匐,分枝多,呈红褐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5-2cm,先端急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密被柔毛;叶柄短,托叶披针形,易脱落,花序腋生,聚伞花序,杯状花序多数,密集排列,总苞陀螺状,4-5裂,腺体4,横长圆形;雄花多数,雌花1枚,子房三棱状,蒴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的柔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瓣,种子卵状四棱形,灰褐色,具网纹。

大飞扬草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湖南、江西等地,常生于路旁、田野、沟边、荒地等向阳处,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贫瘠,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全年生长,资源丰富,易于采收。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大飞扬草味苦、辛,性凉,归肺、膀胱、大肠经,其性凉能清热,味苦可燥湿,辛能发散,故长于清热解毒、利湿止痒,尤其对湿热蕴结所致的皮肤、肠道疾病效果显著。

药材大风叶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内服或外用均可,可单味捣烂外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增强疗效。
  • 利湿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湿疹、皮炎、阴痒、带下量多,以及湿热浸淫皮肤引起的瘙痒、红斑、丘疹等,可煎水外洗,或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燥湿止痒药;内服可治湿热黄疸、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配伍车前子、滑石、栀子等利尿通淋药。
  • 止痢:用于湿热痢疾、肠炎、腹泻,症见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黏液或脓血、肛门灼热等,可单味煎服,或配伍黄连、木香、白头翁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药。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大飞扬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鞣质、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及多糖等,其活性成分与其功效密切相关:

  • 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其苷类,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菌作用,是其治疗皮肤病和炎症性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
  • 三萜类:如大戟醇、大戟酮等,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活性。
  • 鞣质:含没食子酸、儿茶素等,具有收敛止泻、止血、保护黏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泻、疮疡溃烂。
  • 生物碱:如飞扬草碱,具有一定的抗菌、镇痛作用。
  • 挥发油:含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具有抑菌、止痒作用。

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大飞扬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是其治疗肠炎、痢疾的药理学基础。
  • 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白三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对湿疹、皮炎等有较好疗效。
  • 止泻作用:鞣质成分能收敛肠道黏膜,减少分泌,保护肠黏膜免受刺激,同时抑制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 抗过敏作用: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轻过敏反应,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 其他作用:现代研究还发现大飞扬草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如流感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临床应用与配伍

大飞扬草在临床应用中以内服和外用相结合,根据不同病症灵活配伍:

  1. 治疗肠道感染(肠炎、痢疾):大飞扬草30g,配伍黄连10g、木香6g、白头翁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可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2. 治疗皮肤病(湿疹、皮炎、瘙痒):大飞扬草50g,煎水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次;或配伍苦参30g、地肤子20g、白鲜皮15g,煎汤外洗,增强燥湿止痒效果。
  3. 治疗痈疮肿毒:鲜大飞扬草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白酒调匀,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4. 治疗尿路感染:大飞扬草20g,配伍车前子15g、滑石20g、栀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可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至30-60g;或研末吞服,每次1-3g。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研末调涂。

使用禁忌

  • 孕妇慎用:大飞扬草性凉,且活血通络作用较强,孕妇内服可能引起流产,需禁用。
  • 脾胃虚寒者忌用:其性寒凉,脾胃虚寒(如腹痛、腹泻、畏寒肢冷)者内服易加重寒邪损伤脾胃,应避免使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部分人外用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先小面积试用,无不适后再大面积使用。
  • 不宜过量久服: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资源保护与栽培利用

大飞扬草虽分布广泛,但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过度采挖及生态环境变化,部分地区资源量有所减少,为保护资源,可进行人工栽培:选择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春季播种,条播或撒播,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间苗、除草、施肥,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栽培后的大飞扬草有效成分含量与野生品无显著差异,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同时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药材大风叶

大风叶与传统“清热解毒类”草药功效对比表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特点 毒性等级
大风叶(大飞扬草) 大戟科大戟属 苦、辛,凉;归肺、膀胱、大肠经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止痢 肠炎、痢疾、湿疹、皮炎、痈疮肿毒 内服煎汤,外用捣敷或煎洗 低毒
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属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 内服煎汤,外用研末调敷 无毒
连翘 木犀科连翘属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 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 无毒
苦参 豆科苦参属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湿热带下、阴痒、湿疹、疥癣、小便淋涩 内服煎汤,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敷 小毒

相关问答FAQs

Q1:大风叶和大飞扬草是同一种药材吗?
A1:是的,“大风叶”是大飞扬草的别名之一,大飞扬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或叶在民间常被称为“大风叶”,因其叶面被毛,触感粗糙,有“飞扬”之意而得名,二者为同一药材,来源、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完全一致,可同等使用。

Q2:使用大风叶治疗皮肤病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A2:使用大风叶治疗皮肤病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优先选择鲜品或干燥无霉变的药材,避免使用变质品;②外用前先小面积试用,观察是否有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无不适后再大面积使用;③皮肤破损处慎用,以免刺激创面;④若用药后症状加重或出现全身不适(如恶心、皮疹),应立即停药并就医;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当归全图
« 上一篇 今天
中医治疗脚癣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