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临床常用的补血中药,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根,秋季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后入药,作为传统中药的瑰宝,当归的植物形态、药用特性及临床应用均有深厚内涵,以下从多维度解析当归全貌。
从植物形态特征看,当归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4-4cm,主根(归身)长3-15cm,支根(归尾)数条至十余条,上粗下细,多扭曲;茎直立,高40-100cm,有纵棱,紫色或绿色;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叶鞘膨大,叶片卵形或三角形,小叶3对,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沿叶脉有疏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伞辐10-14个,不等长,总苞片2-4,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3-36朵,小总苞片5-6,花梗密被柔毛,花瓣白色或绿白色,长卵形,顶端略内凹,花柱基圆锥状;果实长椭圆形,长4-6mm,宽2-4mm,侧棱翅状,油管多数,分布于果棱间。
当归的道地产区及品质与产地密切相关,其核心产区与品质等级如下表所示:
产地 | 特点描述 | 品质等级(以根形完整度、油性、香气为标准) |
---|---|---|
甘肃岷县 | 根粗壮、油性足、香气浓郁、断面黄棕色 | 特级(主根长≥12cm,直径≥2.5cm,无支根) |
云南维西 | 根略细,香气较淡,断面黄白色 | 一级(主根长10-12cm,直径2-2.5cm) |
四川南江 | 支根较多,质地较松,断面灰棕色 | 二级(主根长8-10cm,直径1.5-2cm) |
性味归经方面,当归辛、甘,温,归肝、心、脾经,其功效可概括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肠”,补血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如与熟地、白芍配伍的四物汤;活血多用于经闭痛经、跌扑损伤,配伍川芎、桃仁增强疗效;调经为妇科要药,对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尤为适用,常与香附、延胡索同用;润肠通便则用于血虚肠燥便秘,配伍肉苁蓉、火麻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含挥发油(如藁本内酯)、有机酸(阿魏酸)、多糖等成分,具有促进造血、抗血栓、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临床应用中,当归需根据病情配伍使用:血虚证配熟地、白芍;血瘀证配川芎、红花;寒凝痛经配吴茱萸、桂枝;血虚便秘配肉苁蓉、火麻仁,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亦有差异:生品偏于活血,酒制后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土制后健脾止泻,当归炭则止血,但需注意,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用量一般6-12g,大剂量可达30g,但需遵医嘱。
相关问答FAQs
Q1:当归和熟当归有什么区别?
A1:当归生品偏于活血,常用于血瘀痛经、跌打损伤;熟当归(经蒸制或酒制后)药性转温,偏于补血,适用于血虚萎黄、面色苍白,且酒制后能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土制当归则侧重健脾止泻,临床需根据体质和病情选择炮制品。
Q2:当归可以长期服用吗?
A2: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当归性温,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且其活血作用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或出血倾向,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血虚体质者可在医师建议下短期服用,湿热体质、实热证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