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穿山龙究竟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穿山龙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的干燥根茎,因其根茎横生地下,形态蜿蜒似龙,常穿行于石缝或土壤深处而得名,又名穿地龙、穿龙薯蓣、常薯等,作为我国传统中药,穿山龙的应用历史悠久,尤其在北方地区民间及中医临床中,以其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化痰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穿山龙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改善微循环、抗肿瘤等作用,其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中草药穿山龙是什么

植物形态与生长特性

穿山龙为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株长度可达数米,根茎横生,圆柱形,黄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着生众多细长根及点状根痕,质地坚硬,断面平坦,呈白色或淡黄色,有粉性,茎左旋,具纵条纹,无毛,叶互生,叶片掌状心形,边缘常3-7浅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叶正面绿色,背面灰绿色,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穗状花序,花序丛生,花小,黄绿色;雌花为穗状花序,单生或2-3朵簇生,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具3翅,成熟时黄褐色,内含扁圆形种子,穿山龙多生长于海拔100-20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沟谷边缘或溪边旁,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中国药典》及历代中医药典籍记载,穿山龙性温,味甘、苦,归肝、肾经,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化痰”,具体主治病症如下:

  • 风湿痹痛:穿山龙善于祛除经络风湿,缓解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尤其适用于风寒湿痹导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常与威灵仙、独活、防风等配伍,如经典方剂“穿龙风湿宁颗粒”中即以穿山龙为君药。
  • 跌打损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用于跌扑闪挫、瘀血肿痛,可单味研末黄酒送服,或配伍乳香、没药、自然铜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肿消散。
  • 咳嗽痰多:能温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风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症见咳嗽气喘、痰白清稀、反复发作,常与细辛、干姜、半夏等温肺化饮药同用,可增强止咳化痰效果。
  • 瘀血阻滞之痛症:对气滞血瘀导致的胸痹心痛、痛经、闭经等也有一定疗效,可配伍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穿山龙的药用价值源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现代分离鉴定发现,其主要活性物质包括薯蓣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甾体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各成分协同发挥多重药理作用。

中草药穿山龙是什么

主要化学成分

成分类别 代表成分 含量范围(以干燥品计) 主要生物活性
薯蓣皂苷类 薯蓣皂苷元、纤细薯蓣皂苷 5%-2.0% 抗炎、调血脂、免疫调节、抗肿瘤
黄酮类 山奈酚、槲皮素、芦丁 3%-1.5% 抗氧化、抗心肌缺血、舒张血管
生物碱类 穿龙薯蓣碱 01%-0.05% 镇痛、解痉、抗心律失常
多糖类 穿龙薯蓣多糖 0%-3.0% 免疫增强、抗肿瘤、降血糖
甾体化合物 谷甾醇、豆甾醇 1%-0.5% 抗炎、调节代谢、抑制胆固醇吸收

药理作用

  1. 抗炎与镇痛作用:薯蓣皂苷元是穿山龙抗炎的主要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₂、白三烯B₄)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其生物碱成分则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痛阈,发挥镇痛效果,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有显著改善作用。
  2. 免疫调节作用:穿龙薯蓣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能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辅助治疗作用,可降低自身抗体水平。
  3. 改善呼吸功能:黄酮类成分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减轻支气管痉挛,减少痰液分泌;薯蓣皂苷元可降低肺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咳喘症状,延长哮喘缓解期。
  4. 心血管保护作用:穿山龙提取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其黄酮类成分能降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有益。
  5. 抗肿瘤作用:薯蓣皂苷元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抑制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作为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临床应用

  • 风湿免疫性疾病: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可缓解关节疼痛、晨僵、肿胀,改善关节功能,常与雷公藤、白芍、甘草等配伍,制成汤剂或颗粒剂。
  •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症见咳嗽、气喘、痰多,可配伍麻黄、杏仁、甘草等宣肺化痰平喘药,或制成注射剂静脉滴注,控制急性发作。
  • 心脑血管疾病: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脂血症等,可配伍丹参、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脂质代谢。
  • 骨关节疾病: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可配伍葛根、威灵仙、狗脊等舒筋活络药,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减轻疼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0-15g(鲜品30-60g);亦可浸酒(如穿山龙酒,每500ml白酒加生药100g,浸泡7天后服用,每次10-20ml,每日2次);或入丸、散剂,具体用量遵医嘱。
  • 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用黄酒调敷患处,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孕妇、阴虚火旺者(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慎用;对穿山龙过敏者禁用。
  2.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需立即停药并抗过敏治疗。
  3.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的患者需谨慎,穿山龙可能增强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穿山龙作为野生药用植物,长期以来因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日渐减少,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易危级别),为保护这一宝贵资源,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 人工栽培:通过种子繁殖、根茎繁殖等方式,在适宜地区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如吉林、辽宁、河北等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 替代资源开发:研究同属植物(如盾叶薯蓣、黄山药)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筛选优质替代品,缓解穿山龙资源压力。
  • 规范化采收:规定野生穿山龙的采收年限(生长5年以上)、采收季节(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取采大留小、轮采轮育的方式,确保资源再生。

相关问答FAQs

Q1:穿山龙和薯蓣(山药)是同一种植物吗?有什么区别?
A:穿山龙和薯蓣(山药)同属薯蓣科薯蓣属,但为不同物种,区别显著,从植物形态看,穿山龙为缠绕藤本,根茎横生、木质化,断面白色有粉性;薯蓣(山药)为草质藤本,根茎垂直生长、肉质肥厚,断面黏滑,从药用部位看,穿山药用干燥根茎,功效侧重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薯蓣药用干燥根茎(山药),功效侧重补脾养胃、生津益肺,从化学成分看,穿山龙以薯蓣皂苷元为主要活性成分,薯蓣则以薯蓣皂苷、尿囊素、黏液蛋白为主,二者不可混用。

Q2:穿山龙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穿山龙是否可以长期服用需根据个体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而言,在医生指导下,风湿痹痛、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患者可连续服用1-3个月,但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穿山龙皂苷类成分可能对肝脏有一定影响),长期服用期间,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长期服用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生冷食物,脾胃虚弱者可配伍健脾和胃药(如白术、茯苓)同服,减轻胃肠道反应。

中草药穿山龙是什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里能买到中草药彩图及用途的书?
« 上一篇 08-26
炖汤的药材滋补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