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开放背景下,资源保护与市场拓展如何协同推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结晶,是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石,也是全球传统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开放”已成为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全球健康需求的核心驱动力,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的制度松绑与支持,更涵盖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国际接轨等多个维度,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新格局,为中药材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药材 开放

政策开放:为中药材发展注入制度动能

政策开放是中药材产业开放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壁垒,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明确取消中药材种植许可审批,简化中药材生产经营许可流程,允许个人和企业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自主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22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构建中药材现代产业体系”,支持道地药材优势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

在进出口管理方面,海关总署等部门持续优化中药材通关流程,对符合规定的优质中药材实施“绿色通道”政策,通关时间平均缩短30%以上,设立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允许更多境外优质中药材(如韩国高丽参、印度尼西亚肉豆蔻等)进入中国市场,丰富国内药材供应;同时支持国内道地药材通过国际认证(如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美国膳食补充剂cGMP认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些政策举措为中药材产业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扫清了障碍,营造了更加开放、便利的发展环境。

产业开放:构建全链条协同发展生态

中药材产业的开放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协同与联动,在种植端,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正逐步向“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开放型模式转变,云南三七、宁夏枸杞等道地药材产区引入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以订单农业方式回收产品,既保证了药材质量,又带动了农民增收,国内科研院所与国外机构合作开展中药材育种研究,如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培育的高抗黄芪品种,已在国内多个省份推广种植,亩产提升20%以上。

加工环节的开放同样成效显著,随着外资准入限制的放宽,多家国际药企在华设立中药材加工基地,如德国拜耳在四川建立的银杏叶提取物工厂,采用国际标准加工生产,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国内饮片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技术,如超临界萃取、低温干燥等,提升了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在流通领域,中药材专业市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亳州药都、安国药都等传统市场开通线上交易平台,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也纷纷布局中药材赛道,消费者可直接购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药材,打破了地域限制。

中药材 开放

资源开放:实现种质与知识共享

中药材资源的开放共享,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在种质资源方面,国家建立了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1.2万余份中药材种质资源,并向科研单位和企业开放共享,四大怀药”怀地黄的优异种质资源已推广至河南、山西等地,种植面积扩大至50万亩,国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种质资源交换,如从吉尔吉斯斯坦引进野生红花种质,培育出高红花苷新品种,成为新疆红花产区的主栽品种。

知识层面的开放同样重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数字化整理了1万余部中医药古籍,并向公众开放在线查阅;支持高校与国外合作办学,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联合开设“中医药国际硕士项目”,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在临床经验共享方面,国内三甲医院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向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输出中医药诊疗方案,其中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经验已在全球广泛应用,挽救了数百万生命。

国际化开放:推动中药材走向世界

中药材的国际化开放,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中药材出口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出口额达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产品涵盖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保健品等,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提升至45%,成为中药材出口的新增长点。

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工作,主导制定了《中药材 Ginseng》《中药材 Eucommia》等20余项国际标准,打破了西方国家在传统医药标准领域的垄断,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全球已建立30多个中医药中心,如中国-中医药中心在法国巴黎揭牌,为当地民众提供中药饮片、针灸等服务,年服务量超10万人次,中药材文化通过国际展会、中医药文化节等形式走向世界,2023年中国国际中医药博览会上,吸引了5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中药材产品成交额突破50亿元。

中药材 开放

中药材开放发展的意义与展望

中药材领域的全方位开放,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提升了质量效益,更让中医药智慧惠及全球更多民众,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医药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中药材产业的开放发展将迎来更大机遇,也需面对国际标准差异、质量管控、知识产权保护等挑战,需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溯源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等举措,持续深化开放合作,让中药材这一“中国名片”在全球健康事业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药材开放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走出去”与国际质量标准的差异?
解答:平衡“走出去”与国际质量标准的差异,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主动对接国际标准,推动国内中药材生产规范(GAP)与国际标准(如欧盟GMP、美国cGMP)互认,例如云南三七已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可直接进入欧盟市场;二是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中药材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溯源,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可监管;三是推动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ISO/TC249等国际组织工作,将中国中药材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通过“标准互认、质量溯源、规则共建”,实现中药材“走出去”与国际标准的无缝衔接。

问题2:普通消费者如何通过中药材开放发展获得更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解答:普通消费者可通过多种途径享受中药材开放发展的红利:一是产品选择更丰富,电商平台和进口药材专营店提供了全球优质中药材,如加拿大西洋参、新西兰麦卢卡蜂蜜等,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购买;二是服务可及性提升,国内三甲医院开设国际中医药服务,海外中医药中心提供远程诊疗,消费者可获得个性化中医药方案;三是健康知识更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通过短视频、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中药材辨识、使用知识,帮助消费者科学用药,中药材开放还带动了保健品、药膳等衍生产品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健康选择。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双腿乏力中医治疗如何辨证施治有效调理?
« 上一篇 09-03
常见外用拔脓中草药有哪些?功效、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