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脱肛好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脱肛,即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为“脱肛”,其发病与气虚下陷、脾肾两虚等密切相关,中医治疗脱肛注重整体调节,通过内服中药、外治法、针灸等多种手段,旨在恢复脏腑功能、固摄肛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脱肛好吗

中医对脱肛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脱肛的核心病机是“固摄无权”,气虚下陷者,多因久泻久痢、劳倦过度、分娩用力等损伤脾胃,中气升提无力,肛门松弛;脾肾阳虚者,年老体弱、久病及肾,肾阳不足,温煦无权,肛门失于固摄;湿热下注者,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致肛门松弛,小儿气血未充、老人气血衰退,也易发此病,病位在肛门,与脾、胃、肾关系密切,总属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湿热为标。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脱肛分为内治与外治,多法联用,标本兼顾。

(一)内治法

根据辨证分型内服中药,以调理脏腑、升提固脱,具体如下表:

中医治疗脱肛好吗

证型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 适应证
气虚下陷型 补中益气汤 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 脱肛劳累后加重,伴气短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脾肾阳虚型 真人养脏汤 人参、白术、肉桂、肉豆蔻、诃子、罂粟壳、当归、白芍 脱肛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湿热下注型 萆薢分清饮 萆薢、益智仁、乌药、石菖蒲、黄柏、茯苓、车前子 脱肛伴肛门潮湿、肿痛、大便黏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外治法

外治法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可缓解脱出、促进复位,常用方法如下表:

方法 常用药物/操作 操作要点
熏洗法 苦参30g、五倍子15g、芒硝20g、石榴皮15g,煎水取汁 先熏蒸肛门(距皮肤20cm,避免烫伤),待温度适宜后坐浴15-20分钟,每日2次,收敛固脱
敷药法 枯矾20g、五倍子15g、冰片5g,研细末,用麻油调糊 脱出纳回后,取适量药膏涂于肛周,覆盖纱布固定,每日1-2次,收敛肛门
针灸治疗 主穴:百会、长强、足三里;配穴:脾俞、肾俞、气海 百会艾灸15-20分钟(温阳升提),其他穴位针刺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手法复位 患者侧卧,双腿屈曲,涂石蜡油,用纱布包裹脱出直肠,缓慢纳回,食指、中指扩肛1分钟 适用于轻度脱出,复位后用丁字带固定,每日1次,避免久蹲久坐

中医治疗脱肛的优势

  1. 整体调节:不仅缓解脱出症状,更注重调理脾肾功能,改善气虚、阳虚等体质,从根源减少复发。
  2. 副作用小:以天然药物、物理疗法为主,避免手术创伤和药物依赖,适合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
  3. 适用人群广:对轻度、中度脱肛疗效显著,对重度脱肛可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促进恢复。
  4. 预防复发:通过长期调理脾胃、温补肾阳,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注意事项

  1. 避免诱因:治疗期间忌久蹲久坐、排便时间过长,防止腹压过高。
  2. 饮食调理:宜食健脾益气食物(山药、莲子、薏米),忌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防便秘或腹泻。
  3. 坚持治疗:中药需连续服用1-2个月,外治法与内治法配合使用,不可急于求成。
  4. 及时就医:若脱出物嵌顿、坏死(发黑、剧痛),需立即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脱肛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答:疗效因病情轻重而异,轻度脱肛(Ⅰ度,脱出≤3cm)通过1-2周外治法+内服中药可缓解;中度(Ⅱ度,脱出3-6cm)需1-2个月综合治疗;重度(Ⅲ度,脱出≥6cm)需3个月以上,且可能需配合手术,儿童脱肛因气血未充,治疗1-2个月多可痊愈。

问:脱肛患者日常如何预防复发?
答:①坚持提肛运动:每日2-3次,每次收缩肛门30-50下,增强括约肌力量;②饮食规律:多食富含膳食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③适度锻炼: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④定期复查:症状加重(如脱出频繁、出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脱肛好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贸易商城如何保障药材质量与交易安全?
« 上一篇 09-03
毫州药材官网提供哪些药材交易服务?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