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是药材吗?一文解析其药用价值与功效作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败酱草是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的干燥地上部分或带根全草,其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以下从植物学特征、药用历史、传统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败酱草是药材吗

植物学特征与药用历史

败酱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败酱全株被白色粗毛,茎直立,高约50-100厘米,叶对生,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具粗锯齿;聚伞花序集成大型圆锥花序,花冠白色,直径约3-5毫米,果实为倒卵形的瘦果,果膜质,黄花败酱与白花败酱主要区别在于花冠黄色,茎上部常具倒生粗毛,两者均可入药,功效相近。

败酱草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记载其“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指出其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后世医籍如《本草纲目》进一步补充:“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主治痈肿,破凝血,排脓”,强调其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传统中医常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等症,是治疗“痈肿”类疾病的常用药。

传统功效与应用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败酱草性味辛、苦,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具体应用如下: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败酱草苦寒清泄,能清解热毒,消散痈肿,尤其适用于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肿)、痈肿疮毒等热毒壅滞之证,经典方剂如《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以败酱草配伍薏苡仁、附子,治疗肠痈脓已成者,可促脓消肿退;治疗肺痈,常配伍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增强清肺排脓之效,外用可鲜品捣敷,或煎水洗,用于疔疮、疖肿、乳腺炎等。

祛瘀止痛,活血调经

败酱草辛行苦泄,能通经活络,消瘀止痛,适用于产后瘀阻腹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如《本草汇言》记载:“败酱草,破血排脓之药也……产后腹痛,瘀血停滞,腹痛如刺者,非此不能行。”常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增强疗效。

败酱草是药材吗

清热利湿,止痢止带

对于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带下等症,败酱草也有良好效果,其苦寒能清热,兼可利湿,治疗湿热痢疾,常配黄连、木香、白头翁等;治疗湿热带下,配黄柏、车前子、薏苡仁等,清热燥湿止带。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败酱草的药效物质基础丰富,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镇静、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要化学成分

败酱草含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皂苷等多种成分,三萜类(如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是其抗炎、保肝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如木犀草素、芹菜素)具有抗氧化、抗菌作用;挥发油中的败酱烯、异败酱烯等成分有抑菌和镇静效果。

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败酱草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等急性炎症反应,其抗炎机制与抑制环氧合酶(COX-2)和一氧化氮(NO)生成有关。
  • 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耐药菌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一定活性,其抗菌机制可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
  • 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显示,败酱草水提物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病毒复制和吸附。
  • 保肝作用:齐墩果酸等成分能降低肝损伤模型小鼠的ALT、AST水平,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对化学性肝损伤(如CCl₄诱导)有保护作用。
  • 镇静与镇痛作用:败酱草挥发油能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表明其具有中枢镇静和外周镇痛作用。

败酱草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表

化学成分类别 代表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
三萜类 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 抗炎、保肝、降血脂
黄酮类 木犀草素、芹菜素 抗氧化、抗菌、抗肿瘤
挥发油 败酱烯、异败酱烯 镇静、抑菌、促进消化
有机酸 绿原酸、咖啡酸 抗炎、抗氧化、利胆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 内服:煎汤,常用量9-15g;或入丸、散,治疗肠痈、肺痈等重症,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如大黄、牡丹皮);治疗瘀血证,配伍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
  •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适用于疮疡肿毒、皮肤湿疹等。

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因其性寒易致腹泻;孕妇慎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引发流产;对败酱草过敏者禁用。
  • 不良反应:少数人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损伤肝肾功能,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长期大量同用,以免降低清热功效;慎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鉴别与混淆品

市场上败酱草常与菊科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续断菊(Sonchus asper)等混淆,需注意鉴别:

  • 败酱草:败酱科,茎节明显,叶对生,花序为聚伞花序,花冠钟形(白花或黄花),果实为倒卵形瘦果,有膜质翅。
  • 苦苣菜:菊科,茎直立,叶互生,头状花序,花冠舌形(黄色),果实为瘦果,有纵棱,无翅。
  • 续断菊:菊科,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花冠管状,果实有冠毛。

混淆品功效与败酱草差异较大,建议通过植物形态特征或专业机构检测鉴别,确保用药安全。

败酱草是药材吗

相关问答FAQs

Q1:败酱草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败酱草,其性寒,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若需长期用药(如慢性炎症调理),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伍温中健脾或益气养阴的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Q2:败酱草治疗阑尾炎需要配合其他药物吗?
A:是的,败酱草常作为治疗阑尾炎的辅助药物,需根据病情辨证配伍,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可配伍大黄、牡丹皮、桃仁等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若已化脓,需加用薏苡仁、冬瓜仁等排脓药;若伴有发热、腹痛剧烈,需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和止痛药(如延胡索),重症阑尾炎(如坏疽、穿孔)需及时手术治疗,不可单纯依赖中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红花药材图展示了哪些药用部位?品质要点如何从图中辨识?
« 上一篇 08-26
糖尿病夜尿多,中医治疗如何辨证论治改善?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