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₂O₃),采挖后需除去杂质,砸碎成小块,或煅醋淬研细粉入药,主产于山西、河北、广东、河南等地,古代医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言其“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其性味苦、寒,归肝、心、肺、胃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之效,为临床平肝息风、降逆止呕要药。
性状与鉴别
代赭石为不规则扁平块状,暗棕红色或灰黑色,条痕樱红色,表面常附有少量红棕色粉末,有的有金属光泽,一面多有圆形突起的“钉头”(即矿物集合体形成的瘤状突起),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质坚硬,砸碎后断面呈层状,无臭,无味,饮片呈不规则碎块或粉末,红棕色或铁锈色,具金属光泽,以色棕红、有“钉头”、断面层明显者为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
性苦,寒;归肝、心、肺、胃经。
-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常配伍石决明、夏枯草、牛膝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以代赭石重镇潜阳,配牛膝引血下行,共奏平肝息风之效。
- 重镇降逆: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呃逆,常配伍旋覆花、半夏、生姜,如旋覆代赭汤,代赭石重镇降逆,与旋覆花、半夏协同,增强降逆止呕之力;亦可用于气逆之喘息,配伍苏子、杏仁等。
-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常配伍白茅根、侧柏叶、茜草等,煅后止血作用更佳,因煅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且增强收敛止血之效。
用法用量与炮制
- 炮制:生用(打碎先煎)或煅用(煅后醋淬),醋淬可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并增强平肝止血作用,如《本草纲目》载“醋淬者,用醋洒淬七次,研细水飞用”。
- 用量:煎服,9-30g,打碎先煎;入丸散酌减;镇降逆生用,止血煅用。
- 注意:孕妇慎用;因含铁质,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引起便秘或铁蓄积;脾胃虚寒、无实热者忌用;反甘草(十八反)。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代赭石主要含Fe₂O₃(含量可达90%以上),尚含少量SiO₂、Al₂O₃、CaO等,其药理作用包括:
- 镇静与抗惊厥:代赭石水煎液能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可能与镇静中枢神经有关。
- 促进造血:含铁成分可补充铁元素,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合成,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治疗。
- 止血与抗炎:煅代赭石能缩短凝血时间,其收敛作用有助于局部止血;水煎液对多种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 降逆止呕:通过调节胃肠平滑肌张力,抑制胃肠蠕动亢进,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应用
- 高血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常与石决明、夏枯草、钩藤配伍,平肝潜阳降压。
- 妊娠呕吐:胃气上逆之妊娠呕吐,配伍半夏、生姜、砂仁,和胃降逆止呕,但需注意剂量,避免重镇伤胎。
- 上消化道出血:血热吐血、胃溃疡出血,煅代赭石配白及、三七、乌贼骨,收敛止血,保护胃黏膜。
代赭石与磁石功效鉴别
项目 | 代赭石 | 磁石 |
---|---|---|
性味 | 苦,寒 | 咸,寒 |
归经 | 肝、心、肺、胃 | 肝、心、肾 |
功效侧重 | 重镇降逆、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 镇惊安神、纳气平喘、益阴明目 |
主治 | 呕吐、呃逆、肝阳上亢、血热出血 | 惊悸失眠、肝阳上亢、肾虚气喘 |
相关问答FAQs
Q1:代赭石和磁石都能平肝潜阳,如何选择?
A2:代赭石与磁石虽均可平肝潜阳,但功效侧重不同,代赭石长于重镇降逆,尤善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以及肝阳上亢兼气逆者;磁石则偏于镇惊安神,适用于肝阳上亢兼心神不宁之惊悸、失眠,亦能纳气平喘,用于肾虚气喘,若以降逆止呕为主,选代赭石;以镇惊安神或纳气平喘为主,选磁石。
Q2:代赭石为什么需要醋淬?炮制后功效有何变化?
A2:代赭石质地坚硬,直接粉碎困难,醋淬后其结构酥脆,易于研磨成粉,便于煎出有效成分,炮制后功效变化主要体现在:①增强收敛止血作用,醋淬后酸性成分可促进局部血液凝固,适用于血热崩漏、吐血;②缓和寒性,醋淬能减轻其大寒之性,避免损伤脾胃;③增强平肝潜阳之效,醋与代赭石中的铁盐结合,可能增强其镇静作用,临床平肝潜阳多醋淬用,止血则多用煅代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