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嘶哑是临床常见的喉部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发音费力,甚至失声,可伴有咽喉干燥、疼痛、异物感等,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将其归属于“喑”“喉喑”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肾功能失调及外邪侵袭相关,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整体调节恢复喉部功能。
中医对声带嘶哑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理论中,声音的产生与“肺主气、司发音”“肾藏精、主纳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等功能密切相关,声带位于喉部,为肺之系,若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或外邪、痰浊、瘀血阻滞喉部,均可导致声带失养或开合不利,引发嘶哑,具体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外邪侵袭
外感风热、风寒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内犯于肺,致肺气失宣,喉部气血壅滞,声门开合失常,其中风热证多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发热、咳嗽;风寒证则见声音重浊、咽痒、咳嗽、痰白清稀。
肺脾气虚
肺主气,脾生血,过度用嗓、劳倦过度或久病耗伤气阴,致肺脾气虚,肺气不足则声音无力,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声失濡养,表现为声音低沉、嘶哑日久、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肾阴亏虚
肾为“声音之根”,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喉部,致声带干燥、充血,表现为声音嘶哑、日轻夜重、咽干微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或久病入络,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血结于喉部,声带可见小结、息肉,表现为声音嘶哑、经久不愈、喉部刺痛、舌质紫暗。
痰热互结
过食辛辣肥甘,或外邪郁久化热,灼津成痰,痰热互结喉部,致声带红肿、分泌物增多,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喉黏痰、痰黄黏稠、口苦黏腻。
辨证分型与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声带嘶哑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相应的治法与方药,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内外同治以提高疗效。
(一)辨证分型与内服中药治疗
证型 | 主要表现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味 |
---|---|---|---|---|
风热犯肺 | 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发热、咳嗽、痰黄黏稠,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 疏风清热、利咽开音 | 疏风清热汤(经验方) | 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桔梗、甘草、薄荷 |
风寒袭肺 | 声音重浊、咽痒、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头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 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 六味汤(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加杏仁、苏叶 | |
肺脾气虚 | 声音低沉、嘶哑日久、气短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 益气健脾、补肺开音 |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加诃子、木蝴蝶 | |
肾阴亏虚 | 声音嘶哑、日轻夜重、咽干微痛、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阴降火、利咽开音 | 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加玄参、麦冬 | |
气滞血瘀 | 声音嘶哑经久不愈、喉部刺痛、声带小结或息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 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加三棱、莪术、浙贝母 | |
痰热互结 | 声音嘶哑、咽喉黏痰、痰黄黏稠、口苦黏腻、声带红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化痰、利咽开音 | 清气化痰丸(瓜蒌仁、陈皮、黄芩、杏仁、茯苓、枳实、胆南星)射干、金荞麦 |
(二)外治法
-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喉部血液循环,常用穴位包括:
- 局部取穴:廉泉(舌骨体上缘中点)、天突(胸骨上窝正中)、人迎(喉结旁开1.5寸),可改善声带局部供血;
- 远端取穴: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太溪(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足三里(外膝下3寸),调理肺、脾、肾功能,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推拿按摩:以指腹按揉廉泉、天突、人迎等穴位,每次3-5分钟;同时用拇指、食指沿喉结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推揉,每次5-10分钟,可缓解喉部肌肉紧张,促进气血运行。
-
中药含漱与雾化:取金银花、薄荷、桔梗、甘草等清热利咽中药,煎汤含漱,每日3-4次,可减轻咽喉肿痛;或用鱼腥草、板蓝根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声带红肿者。
-
中药吹药:将冰硼散、锡类研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用喷粉器喷于咽喉部,每日2-3次,适用于急性期咽喉肿痛明显者。
中医调护与预防
声带嘶哑的恢复与日常调护密切相关,需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发音时保持自然放松,不要过度用力;职业用嗓者(如教师、歌手)应注意声休,每日用嗓时间不超过6小时。
-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油炸、过烫食物,戒烟限酒;多食滋阴润肺之品,如雪梨、百合、银耳、蜂蜜、罗汉果等,可煮雪梨川贝汤、百合粥食用。
- 情志调畅:肝气郁结易致气滞血瘀,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
- 环境改善: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粉尘刺激,冬季可使用加湿器;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口罩。
- 适度锻炼: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轻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相关问答FAQs
Q1:声带嘶哑用中药治疗,多久能见效?
A:声带嘶哑的恢复时间与病因、病程、证型及治疗依从性相关,一般而言,外邪侵袭(如风热、风寒)所致的急性嘶哑,若辨证准确、用药及时,通常3-5天可缓解;肺脾气虚、肾阴亏虚等慢性虚证,需1-2周调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2-3个月;若声带伴有小结、息肉等器质性病变,需结合中药、针灸及生活调护,1-3个月可能改善,严重者需考虑西医手术治疗后配合中药巩固,建议坚持治疗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Q2:声带嘶哑可以自行服用中药吗?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A:不建议自行用药,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同一症状可能对应不同证型,如风热证与风寒证用药方向相反,错误用药可能加重病情,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①声音嘶哑超过2周无改善;②伴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痰中带血;③急性期高热不退;④儿童、老人或孕妇出现嘶哑,医生可通过喉镜检查明确声带情况,结合中医辨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