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便秘处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病位在大肠,涉及肺、脾、肾等脏腑,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年老体弱等导致,病机可概括为热秘、气秘、冷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等,治疗上以“通下”为原则,但需分证论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兼顾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以下从辨证分型、代表方剂、加减应用及综合调护等方面详细阐述中医治疗便秘的处方思路。

中医治疗便秘处方

便秘的辨证分型与治疗处方

(一)实秘:热秘、气秘

热秘
症状特点: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热病之后,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致大肠传导失司。
治法:清热润肠,泻下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方解: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君;芍药养阴和里,枳实破气行滞,大黄泻热通便,共为臣药;厚朴、杏仁下气润肠,为佐使,全方润下与攻下并行,共奏清热润肠之效。
加减应用:若津伤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养液生津;若腹胀腹痛明显者,加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若痔疮出血者,加槐花、地榆凉血止血。

气秘
症状特点:大便干结或不干,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久坐少动,气机阻滞,致大肠传导不利。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代表方:六磨汤(《世医得效方》)
药物组成: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壳。
方解:方中木香、乌药行气疏肝,沉香降气平逆,共奏行气导滞之功;槟榔、枳壳破气除满,大黄攻下通便,共助行气通便之力,全方以行气为主,辅以通便,使气机调畅,大便自通。
加减应用:若气郁化火,口苦咽干者,加黄芩、山栀清肝泻火;若气滞日久,兼见血瘀,腹部刺痛者,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若便秘与情绪波动明显相关者,合用逍遥散疏肝健脾。

(二)虚秘:气虚、血虚、阳虚、阴虚

气虚秘
症状特点: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面色㿠白,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多因素体气虚,或久病、年老、产后,气虚推动无力,致大肠传导无力。
治法:益气润肠,温阳通便。
代表方:黄芪汤(《金匮翼》)
药物组成:黄芪、麻子仁、白蜜、陈皮。
方解: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推动肠腑运行为君;麻子仁、白蜜润肠通便为臣;陈皮理气醒脾,防滋腻碍胃为佐使,全方补而不滞,润而不腻,共奏益气润肠之效。
加减应用:若气虚甚者,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若兼阳虚,畏寒肢冷者,加肉桂、干姜温阳散寒;若排便困难甚者,加升麻、柴胡升提清阳,助推动之力。

血虚秘
症状特点: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口干少津,舌淡苔白,脉细涩,多因阴血亏虚,肠道失于濡养,致大便干结难解。
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代表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麻子仁、桃仁、火麻仁。
方解: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为君;麻子仁、火麻仁润肠滑肠为臣;桃仁活血润燥,助通便之力为佐使,全方以养血为主,辅以润肠,使阴血充足,肠道得润,大便自通。
加减应用:若血虚甚者,加阿胶、何首乌养血滋阴;若阴津亏虚明显,口干咽燥者,加玄参、麦冬、石斛增液生津;若兼气虚,排便无力者,合用黄芪汤益气养血。

中医治疗便秘处方

阳虚秘(冷秘)
症状特点: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畏寒喜暖,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多因阳虚体弱,或过食生冷,或久病伤阳,致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肠道传送无力。
治法:温阳通便,补肾散寒。
代表方:济川煎(《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
方解: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为君;牛膝补肾强腰,引药下行为臣;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降浊,泽泻渗湿利便,枳壳宽肠理气,共为佐使,全方温补而不燥,润下而不峻,共奏温阳通便之效。
加减应用:若阳虚甚者,加附子、肉桂温阳散寒;若腹中冷痛明显者,加干姜、小茴香暖中散寒;若便秘与脾肾阳虚俱重者,合用附子理中汤温补脾肾。

阴虚秘
症状特点: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头晕耳鸣,颧红盗汗,腰膝酸软,心烦少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热病后期,或久病耗伤阴津,或过食辛辣,致肠道失于濡润,燥热内结。
治法:滋阴养血,增液通便。
代表方:增液汤(《温病条辨》)合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药物组成: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五仁丸(桃仁、杏仁、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
方解:增液汤以玄参滋阴降火,麦冬润肺养阴,生地滋肾凉血,共增阴液以润肠;五仁仁以多种仁果润肠通便,增液行舟,两方合用,滋阴与润肠并举,适用于阴虚肠燥之便秘。
加减应用:若阴虚内热明显,潮热盗汗者,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若津伤甚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若兼气滞,腹胀者,加佛手、香橼理气而不伤阴。

便秘的中医综合调护

除药物治疗外,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便秘的调护对疗效巩固至关重要:

  1. 饮食调理: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燕麦、粗粮),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忌食辛辣、油炸、生冷之品,可根据证型选用食疗方:热秘者食绿豆粥、梨汁;气虚秘者食黄芪山药粥、红薯;血虚秘者食黑芝麻糊、当归炖羊肉;阳虚秘者食核桃芝麻糊、肉苁蓉粥。
  2. 情志调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散步、太极拳等方式调节情绪,尤其对气秘患者尤为重要。
  3. 起居有常: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晨起或餐后),即使无便意也尝试蹲厕,训练排便反射;避免久坐久卧,适当增加运动(如快走、慢跑、腹式呼吸),促进肠蠕动。
  4. 外治法辅助
    • 针灸:取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支沟等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 耳穴压豆:取大肠、直肠、脾、胃、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
    • 推拿:摩腹(顺时针方向5-10分钟)、按揉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每日1-2次,促进胃肠蠕动。

便秘辨证论治简表

证型 症候特点 治法 代表方 常用药物(加减)
热秘 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 清热润肠,泻下通便 麻子仁丸 麻子仁、芍药、大黄、玄参、生地
气秘 便意不畅,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脉弦 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六磨汤 木香、乌药、沉香、槟榔、黄芩
气虚秘 排便困难,努挣汗出,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益气润肠,温阳通便 黄芪汤 黄芪、麻子仁、陈皮、党参、升麻
血虚秘 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苔白 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润肠丸 当归、生地、麻子仁、阿胶、何首乌
阳虚秘 腹中冷痛,四肢不温,畏寒喜暖,脉沉迟 温阳通便,补肾散寒 济川煎 肉苁蓉、牛膝、当归、附子、干姜
阴虚秘 大便干结如羊屎,颧红盗汗,舌红少苔 滋阴养血,增液通便 增液汤合五仁丸 玄参、麦冬、生地、火麻仁、柏子仁、知母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便秘多久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便秘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体质及生活方式配合度而异,一般而言,实证(热秘、气秘)患者若辨证准确、用药得当,配合饮食调护,3-5天可见排便改善,1-2周可基本缓解;虚证(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患者因体质虚弱,需调理脏腑功能,见效较慢,通常需2-4周甚至更长时间,需坚持治疗及调护,若用药超过2周仍无改善,或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中医治疗便秘处方

问:便秘患者日常可以哪些食疗方辅助调理?
答:食疗是中医调护便秘的重要方法,以下为常见证型的食疗方:

  1. 气虚秘:黄芪山药粥——黄芪20g,山药30g,大米100g,黄芪煎水取汁,与山药、大米同煮成粥,健脾益气润肠。
  2. 血虚秘:黑芝麻糊——黑芝麻、核桃仁各30g,捣碎后用开水冲调,加适量蜂蜜,每日1次,养血润燥。
  3. 阴虚秘:蜂蜜香油水——蜂蜜30ml,香油10ml,温开水调匀,晨起空腹饮用,滋阴润肠通便。
  4. 阳虚秘:肉苁蓉羊肉粥——肉苁蓉15g,羊肉100g,大米100g,肉苁蓉煎水取汁,羊肉切丁与大米同煮,温阳通便。
    需注意,食疗仅为辅助,严重便秘仍需结合药物治疗,且饮食需避免过食生冷、辛辣,保持规律。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湿寒症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核心方法与调理技巧有哪些?
« 上一篇 09-04
中医治疗小儿呃逆
下一篇 » 09-0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