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牙草为禾本科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的干燥全草,别名百根草、行仪芝、墙草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的山坡、路边、荒地及田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资源丰富,其性味苦、寒,归肝、肺、膀胱经,是一味常用的民间草药,传统医学中以其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血止咳等功效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也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植物学特征与分布
狗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根茎,茎匍匐横生,节上生根,直立部分高10-30厘米;叶鞘具脊,无毛或疏生柔毛,叶舌短,具小纤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3毫米,顶端尖,边缘有细齿;总状花序指状,3-6枚生于茎顶,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含1小花,颖果椭圆形,其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常见于路边、操场、河岸等处,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用部位与采收加工
狗牙草的药用部位为干燥全草,包括地上茎、叶、根茎,传统采收多在夏、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时,割取全草,去除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或阴干,现代研究表明,鲜品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部分临床应用也采用鲜品捣汁外用或内服,储存时需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以免影响药效。
传统功效与主治
中医理论认为,狗牙草苦能泄降,寒能清热,入肝、肺、膀胱经,具有多重功效,具体如下:
(一)清热解毒
狗牙草苦寒,能清解热毒,常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如《本草纲目》记载其“治痈疽疔肿,喉痹”,民间常取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等煎服,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二)利水通淋
其性寒下行,能清膀胱热、利水道,适用于热淋、石淋、小便涩痛等症。《湖南药物志》载其“利小便,通淋”,常与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等配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属湿热下注者。
(三)止血止咳
狗牙草能凉血止血,兼能止咳,可用于血热出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肺热咳嗽,如《闽东本草》用其治“肺热咳嗽,咳血”,可配伍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配伍桑白皮、黄芩清肺止咳。
(四)祛风除湿
部分医籍记载其能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可单味煎服或配伍威灵仙、独活等,增强祛风通络之效。
传统功效与主治表
| 功效 | 主治病症 | 常用配伍 |
|--------------|-----------------------------------|-----------------------------------|
| 清热解毒 | 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 |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煎服);鲜品捣烂外敷 |
| 利水通淋 | 热淋、石淋、小便涩痛、尿路感染 | 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煎服) |
| 凉血止血 | 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 | 白茅根、侧柏叶、小蓟(煎服);鲜品捣烂外敷 |
| 祛风除湿 | 风湿痹痛、关节酸痛 | 威灵仙、独活、桑枝(煎服) |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狗牙草含有黄酮类、生物碱、多糖、有机酸、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高度契合,具体如下:
(一)抗菌抗炎作用
狗牙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其黄酮类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为其“清热解毒”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利尿作用
动物实验显示,狗牙草煎剂能显著增加大鼠尿量,促进钠、钾、氯等电解质排泄,其利尿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这与传统“利水通淋”功效一致。
(三)止血作用
狗牙草含有的凝血活性成分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发挥止血作用,对外伤出血、内脏出血均有较好效果。
(四)免疫调节作用
狗牙草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吞噬指数,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示其可用于免疫力低下的辅助治疗。
(五)其他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狗牙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血糖等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拓展了方向。
现代药理研究表
| 药理作用 | 活性成分 | 实验依据 |
|--------------|----------------|-----------------------------------|
| 抗菌抗炎 | 黄酮类、生物碱 | 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 利尿 | 有机酸、多糖 | 增加大鼠尿量及电解质排泄 |
| 止血 | 凝血活性物质 | 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 |
| 免疫调节 | 多糖 | 激活巨噬细胞,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
| 抗氧化 | 黄酮类 | 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
临床应用实例
- 尿路感染:取狗牙草30g,车前子15g,金钱草20g,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用于治疗湿热型尿路感染,可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 外伤出血:取鲜狗牙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于出血部位,用纱布固定,用于治疗刀伤、擦伤等,止血效果显著。
- 肺热咳嗽:狗牙草15g,桑白皮12g,黄芩10g,浙贝母10g,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者。
- 疮疡肿毒:鲜狗牙草、蒲公英各30g,捣烂外敷,每日换药1次,用于治疗疖肿、乳腺炎等,可促进炎症消退。
使用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狗牙草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孕妇、经期女性应慎用,其活血利尿作用可能对胎儿或月经量产生影响。
- 用量用法:内煎剂常用量为10-3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调敷,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
-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若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狗牙草与车前子都利水通淋,两者功效有何区别?
A:狗牙草与车前子均能利水通淋,但功效侧重不同,狗牙草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除用于热淋外,更适用于疮疡肿毒、血热出血等热毒或血热证;车前子性甘寒,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渗湿止泻、清肝明目,且能化痰,更适用于湿盛泄泻、痰热咳嗽、肝火目赤等症,临床应用时,若淋证兼热毒疮疡,可选狗牙草;若淋证兼湿泻或目赤,则选车前子更为适宜。
Q2:狗牙草可以长期服用治疗慢性病吗?
A: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狗牙草治疗慢性病,狗牙草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且慢性病病因复杂,需辨证论治,若不对证(如脾虚湿盛者误用),反而加重病情,若需长期使用,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配伍,并定期复查,避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