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秋季采挖,洗净煮蒸或蒸至透心,晒干或烘干后入药,其性辛、苦,温,归脾、肝经,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痹痛、跌扑肿痛等症,姜黄药材性状特征鲜明,通过图片可直观识别其形态、颜色、质地等关键特征,以下从基源、性状、鉴别要点等方面详细说明,并附关键特征归纳表。
姜黄药材多为卵圆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长3-8cm,直径2.5-5cm,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粗糙,可见明显的环节(根茎的着生痕迹)及圆形分枝痕,顶端常有圆形的茎痕及芽痕,底部有须根痕或残留的须根,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用指甲刻划可留下划痕,断面棕黄色至橙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状或短条状散在,呈橙黄色小点排列成环,气香特异,味苦、辛,嚼之有辛辣感及清凉感。
若以图片观察,需重点关注以下细节:①表面颜色:以深黄色、黄棕色为佳,色浅或带灰斑者可能为炮制不当或混伪品;②断面特征:橙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是核心鉴别点,断面粗糙、灰暗者质量较差;③气味:新鲜或干燥的姜黄均具浓郁香气,无香气或气味淡薄者需警惕掺伪。
姜黄易与同属植物郁金(温郁金、桂郁金等)及莪术混淆,可通过图片对比鉴别:郁多呈纺锤形或长圆形,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断面灰白色或浅棕色,内皮层环纹明显,香气较弱;莪术类呈卵圆形或长卵形,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绿色或棕褐色,角质样,气微香,姜黄以橙黄色断面、浓郁香气及深黄色表面为关键区别特征。
为便于快速识别,现将姜黄药材关键性状特征归纳如下:
性状特征 | 具体描述 |
---|---|
形状 | 卵圆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常有分枝 |
表面颜色 | 深黄色或黄棕色,粗糙,有环节、分枝痕及茎痕、须根痕 |
质地 | 坚实,不易折断,指甲刻划可留痕 |
断面 | 棕黄色至橙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 |
气味 | 香特异,味苦、辛,嚼之有辛辣及清凉感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姜黄和郁金?
解答:姜黄与郁金虽同属姜科,但性状差异显著,图片中,姜黄多呈卵圆形或块状,表面深黄色,断面橙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香气浓郁;郁金多呈纺锤形或长圆形,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断面灰白色或浅棕色,香气较弱,姜黄的环节和分枝痕更明显,而郁金的须根痕较细长,通过断面颜色和气味即可准确区分。
问题2:姜黄药材图片中为何强调“角质样断面”?
解答:“角质样断面”是姜黄蒸煮加工后的典型特征,反映其内部组织富含淀粉和挥发油,质地坚实,优质姜黄断面平整、呈橙黄色,有蜡样光泽,无空心或杂质;若断面灰暗、粗糙或呈颗粒状,可能为炮制不足或混有其他根茎类药材,角质样断面是判断姜黄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图片鉴别中的核心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