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漏肩风效果如何?有哪些常用有效方剂?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漏肩风,现代医学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症,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故又称“五十肩”,中医认为,漏肩风多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或劳损外伤、筋脉受损,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导致肩部经络闭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中草药治疗漏肩风历史悠久,通过辨证论治,内服外用相结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现将具体方法分述如下。

中草药治疗漏肩风

漏肩风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漏肩风的认识核心在于“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三方面:

  1. 风寒湿侵袭:久居湿地、夜寐露肩或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肩部经络,致气血凝滞,筋脉拘急,表现为肩部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稍减。
  2. 气血瘀滞:跌仆损伤、劳损过度,致肩部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表现为刺痛固定、夜间加剧,舌暗有瘀斑。
  3. 肝肾亏虚:年过四十,肝肾渐衰,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或久病体虚,致肩部筋骨失于濡养,表现为酸痛隐隐、劳累后加重,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中草药辨证论治

中草药治疗漏肩风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方药,内服以调理脏腑、通络止痛,外用以直达病所、温经散寒。

(一)内服方剂

  1. 风寒湿型

    • 症状:肩部窜痛或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关节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脉紧或弦。
    •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 代表方剂: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
      • 组成:羌活6g,独活6g,桂枝9g,秦艽9g,当归12g,川芎9g,海风藤15g,桑枝15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
      • 加减:寒邪甚者加制附子6g、细辛3g温经散寒;湿邪重者加苍术9g、薏苡仁30g健脾除湿。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疗程2-4周。
  2. 气血瘀滞型

    • 症状:肩部刺痛固定,拒按,夜间痛甚,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舌暗有瘀斑,脉涩。
    •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 组成:秦艽9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羌活6g,没药6g,当归12g,五灵脂9g,香附9g,牛膝9g,地龙9g,甘草6g。
      • 加减:瘀血甚者加土鳖虫9g、全蝎3g破瘀通络;气滞甚者加柴胡9g、枳壳9g行气解郁。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疗程3-6周。
  3. 肝肾亏虚型

    中草药治疗漏肩风

    • 症状:肩部酸痛隐隐,劳累后加重,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 组成:独活9g,桑寄生15g,杜仲12g,牛膝12g,细辛3g,秦艽9g,茯苓12g,桂心6g,防风9g,川芎9g,人参6g,甘草6g,当归12g,白芍12g,干地黄15g。
      • 加减:阴虚甚者加枸杞子12g、女贞子12g滋阴补肾;阳虚甚者加肉苁蓉12g、巴戟天12g温补肾阳。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疗程4-8周。

(二)外用方剂

外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直接作用于肩部经络,起效迅速,常用方法包括熏洗、敷贴、酊剂等。

  1. 温经通络膏

    • 组成:当归30g,川芎3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丁香15g,肉桂15g。
    •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或凡士林调为膏状,敷于肩部疼痛处,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6-8小时,适用于风寒湿型及气血瘀滞型。
  2. 海桐皮汤熏洗

    • 组成:海桐皮30g,透骨草30g,乳香30g,没药30g,当归30g,川椒30g,威灵仙30g,白芷30g,甘草15g,防风30g。
    • 用法:上药煎水,先熏蒸肩部,待水温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或直接浸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各型漏肩风,尤其适合关节僵硬者。
  3. 红花酊外擦

    • 组成:红花30g,当归30g,川芎30g,白酒500ml。
    • 用法:将药材浸泡白酒中7日,过滤取液,用棉签蘸取药液涂擦肩部疼痛处,每日3-4次,配合轻柔按摩,适用于气血瘀滞型。

漏肩风常见证型内服中草药方剂归纳

为便于临床应用,现将主要证型的内服方剂归纳如下:

中草药治疗漏肩风

证型 主要症状 代表方剂 核心药物组成(简化) 功效 疗程参考
风寒湿型 肩部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减 蠲痹汤 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2-4周
气血瘀滞型 刺痛固定,夜间甚,舌暗有瘀斑 身痛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地龙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6周
肝肾亏虚型 酸痛劳累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独活寄生汤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白芍、地黄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4-8周

中草药治疗的注意事项

  1. 辨证精准:漏肩风证型复杂,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用药,不可自行套用方剂,以免延误病情。
  2. 疗程充足:中草药起效较慢,需坚持用药,一般内服2-3个月,外用可配合内服同步进行,以巩固疗效。
  3. 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期间应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体后拉手”“梳头动作”等,防止关节粘连。
  4. 避免诱因:注意肩部保暖,避免长时间伏案、提重物,劳逸结合,防止病情反复。
  5. 中西医结合:若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可配合针灸、推拿、理疗等手段,必要时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草药治疗漏肩风多久能见效?如何判断疗效?
解答:中草药治疗漏肩风的效果因人而异,与证型、病程、是否配合锻炼等因素相关,一般而言,风寒湿型患者用药1-2周后疼痛可逐渐缓解,气血瘀滞型需2-4周,肝肾亏虚型因病程较长,需1-3个月才能显著改善,疗效判断标准包括:①疼痛程度减轻(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②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如前屈、后伸、外展角度增加);③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如穿衣、梳头等动作完成度改善),若用药4周症状无缓解,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问题2:中草药外用治疗漏肩风时,皮肤过敏怎么办?哪些人群禁用?
解答:外用药物可能出现皮肤过敏,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丘疹等,一旦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用温水清洗残留药液,外涂炉甘石洗剂或抗过敏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若过敏严重,需就医处理,外用禁忌人群包括:①皮肤破损、溃烂或有感染者;②孕妇(尤其含麝香、附子等孕妇禁用成分的方剂);③对药物成分过敏者;④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皮肤感觉迟钝,易烫伤),外用前可先小面积试用,无不适后再大面积使用。

中草药治疗漏肩风整体调节、副作用小,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辨证论治与科学锻炼,多数患者可取得满意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耐心,避免急躁,同时注重生活调护,以促进康复。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姜黄药材图片大全
« 上一篇 09-06
背药材的软件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