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因外力作用导致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中医认为“跌打损伤,皆属瘀血”,治疗需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原则,中草药偏方在辅助骨折愈合中具有一定作用,但需严格遵循分阶段辨证施治,且不可替代正规医疗处理(如复位、固定等),以下从骨折早、中、后期不同阶段,介绍常用中草药内服及外用偏方,并附注意事项。
骨折早期(伤后1-2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骨折早期局部血瘀气滞,肿胀疼痛明显,治疗以“消瘀退肿”为主,避免瘀血内阻影响气血运行。
内服偏方1:活血化瘀汤
组成: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0g、红花8g、桃仁10g、三七粉3g(冲服)、自然铜15g(先煎)、骨碎补12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服7-10天。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瘀血肿胀。
内服偏方2:消肿定痛饮
组成:丹参15g、赤芍12g、延胡索10g、枳壳10g、茯苓15g、泽泻12g、牛膝1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温服,适用于肿胀明显伴小便不利者。
功效:活血利水,消肿定痛,促进水肿吸收。
外用偏方1:消肿止痛散
组成:大黄30g、栀子30g、乳香20g、没药20g、冰片5g(研末)。
用法:将前四味药共研细末,与冰片混匀,用蜂蜜或蛋清调糊状,均匀敷于患处(避开伤口),厚约0.5cm,每日换药1次,皮肤过敏者停用。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缓解早期肿痛。
外用偏方2:化瘀酊
组成:红花15g、川芎15g、当归15g、赤芍15g、白酒500ml。
用法:将药材浸泡白酒中,密封7天后取滤液,用纱布浸湿后外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皮肤破损者禁用。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闭合性骨折早期肿痛。
骨折中期(伤后2-4周):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瘀血渐消,肿痛减轻,此时骨痂开始形成,治疗以“接骨续筋”为主,促进骨痂生长,同时舒展筋脉。
内服偏方1:接骨续筋汤
组成: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0g、自然铜15g(先煎)、骨碎补15g、续断15g、杜仲12g、黄芪20g、茯苓15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温服,连服14-21天。
功效:补益气血,接骨续筋,增强机体修复能力,促进骨痂钙化。
内服偏方2:健骨强筋饮
组成:熟地20g、山茱萸12g、山药15g、枸杞15g、骨碎补15g、自然铜10g(先煎)、牛膝12g、桑寄生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温服,适用于体质虚弱者。
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骨痂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外用偏方1:舒筋活络洗方
组成:伸筋草20g、透骨草20g、威灵仙15g、海桐皮15g、红花10g、川芎10g、牛膝15g。
用法:将药材煎汤取汁,先熏后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避免烫伤),适用于骨折中期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者。
功效:舒筋活络,松解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外用偏方2:接骨膏
组成:骨碎补30g、自然铜20g(煅)、当归20g、乳香15g、没药15g、血竭10g、蜂蜜适量。
用法:将前六味药共研细末,用蜂蜜调膏,外敷患处,隔日1次,皮肤破损者禁用。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生骨,加速骨痂形成。
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骨折基本愈合,但筋骨尚未强健,气血仍有亏虚,治疗以“补益肝肾、调理气血”为主,巩固疗效,预防后遗症。
内服偏方1:补肾壮骨汤
组成:熟地20g、山茱萸15g、山药15g、枸杞15g、杜仲15g、续断15g、骨碎补15g、当归15g、黄芪20g、牛膝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温服,或制成丸剂(如蜜丸)长期服用,每次10g,每日2次。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促进骨折部位完全康复,预防骨质疏松。
内服偏方2:气血双补汤
组成: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20g、白芍15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温服,适用于气血亏虚、面色苍白、乏力者。
功效: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增强筋骨强度。
外用偏方1:强筋通络膏
组成:当归20g、红花15g、乳香15g、没药15g、骨碎补20g、自然铜15g(煅)、冰片5g(研末)、香油适量。
用法:将前六味药用香油炸枯,去渣后加入冰片调膏,外敷患处,隔日1次,适用于后期肌肉萎缩、关节酸软者。
功效:强筋通络,活血散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筋骨力量。
外用偏方2:艾草熏蒸方
组成:艾草30g、透骨草20g、伸筋草20g、川芎15g、杜仲15g。
用法:将药材煎汤,熏蒸患处,每次4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遇寒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者。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促进局部气血流通,预防关节僵硬。
各阶段中草药偏方归纳表
阶段 | 类型 | 方名 | 主要组成(简) | 核心功效 |
---|---|---|---|---|
早期 | 内服 | 活血化瘀汤 | 当归、赤芍、红花、三七、自然铜 |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早期 | 外用 | 消肿止痛散 | 大黄、栀子、乳香、没药、冰片 |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
中期 | 内服 | 接骨续筋汤 | 当归、骨碎补、续断、黄芪、自然铜 | 接骨续筋,益气养血 |
中期 | 外用 | 舒筋活络洗方 | 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红花 | 舒筋活络,松解粘连 |
后期 | 内服 | 补肾壮骨汤 | 熟地、山茱萸、杜仲、骨碎补、当归 | 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
后期 | 外用 | 强筋通络膏 | 当归、红花、乳香、没药、骨碎补 | 强筋通络,活血散寒 |
注意事项
- 正规治疗为先:骨折需先就医进行复位、固定等规范处理,中草药偏方仅作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手术治疗或药物干预(如抗感染、补钙等)。
- 辨证用药:需根据患者体质(如虚实、寒热)、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年龄等调整方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用药,避免使用活血过度或有毒药物(如自然铜需先煎,用量不宜过大)。
- 外用禁忌:外用方需避开伤口及皮肤破损处,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立即停用;熏洗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 饮食配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酒,可适当补充钙、蛋白质(如牛奶、豆制品、瘦肉),促进骨折愈合。
- 功能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如早期肌肉收缩、中期关节活动、后期负重训练),避免长期制动导致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相关问答FAQs
骨折后用中草药偏方需要停用西药吗?
答:不建议自行停用西药,骨折的规范治疗(如手术复位、石膏固定、抗感染药物、补钙剂等)是基础,中草药偏方仅作为辅助手段,若正在服用止痛药、抗凝药、抗生素等,需告知中医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活血化瘀药可能增强抗凝药效果,增加出血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可盲目偏废西药。
所有人都适合用骨折中草药偏方吗?
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下人群需谨慎或禁用:①孕妇:活血化瘀药(如红花、桃仁、益母草)可能引发流产;②过敏体质者:对中草药成分过敏者禁用,外用方首次使用前需做皮肤 patch test;③皮肤破损或感染者:外用方禁止直接用于伤口,需先控制感染;④肝肾功能不全者:部分药物(如附子、川乌)可能加重肝肾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骨折后应先明确诊断,由中医师辨证后用药,避免自行配方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