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而“血为气之母”,血液濡养全身脏腑组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肾虚可致精血生化乏源,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血虚日久亦会累及肾精,引发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补肾补血常需兼顾,合理运用药材可有效改善相关亚健康状态,以下从补肾药材、补血药材、兼具两者功效的药材、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辅以表格归纳,最后附相关问答。
补肾药材
补肾药材主要针对肾虚证,中医将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虚四类,不同证型用药有别。
- 枸杞子:性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须发早白等,现代研究含枸杞多糖、甜菜碱,可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常用量6-12g,可泡水、煲汤或嚼服。
- 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适用于肾阳虚或肾阴虚引起的腰痛遗精、尿频遗尿、胎动不安,含黄酮类成分,可抗氧化、改善生殖功能,用量6-15g,煎服或入丸散。
-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其含杜仲胶、绿原酸,有降血压、增强骨密度作用,炒用可增强温补之性,用量6-12g。
- 肉苁蓉:甘咸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亏虚导致的阳痿不孕、腰膝冷痛、肠燥便秘,含松果菊苷,可调节内分泌、通便,用量6-12g,单用可煮粥。
- 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含淫羊藿苷,可促进性激素分泌、改善骨代谢,用量3-10g,羊脂制可增强温肾作用。
补血药材
补血药材主要针对血虚证,常见于心血虚(心悸失眠)和肝血虚(头晕眼花、月经量少),常配伍健脾药以助气血生化。
- 当归: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被誉为“补血圣药”,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肠燥便秘,含阿魏酸、挥发油,可促进造血、保护心血管,用量6-12g,酒制可增强活血作用。
-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填精益髓,为补血要药,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含地黄苷、梓醇,可增强免疫力、降血糖,需久煎,用量9-15g,脾胃虚弱者配砂仁可防滋腻。
-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肝脾不和的腹痛泄泻,含芍药苷,有解痉、镇痛、抗炎作用,用量6-15g,炒用可缓和寒性。
- 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如崩漏、吐血)及阴虚燥咳,含胶原蛋白、氨基酸,可促进红细胞生成、止血,用量3-9g,烊化兑服,或入膏方。
-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导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气血不足的面色萎黄,含龙眼多糖、维生素,可抗焦虑、增强记忆力,用量9-15g,可煮粥或泡茶。
兼具补肾补血功效的药材
因“精血同源”,部分药材既能补肾又能补血,适用于精血双亏之证,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月经量少等。
- 制何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用于精血亏虚导致的须发早白、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崩漏,含二苯乙烯苷,可抗氧化、抗衰老,生首乌则通便泻火,需严格炮制,用量10-30g。
- 桑葚:甘寒,归心、肝、肾经,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适用于阴血亏虚导致的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含花青素、铁元素,可促进造血、抗氧化,鲜果30-60g,干果9-15g,可榨汁或泡酒。
- 黑芝麻:甘平,归肝、肾、大肠经,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精血不足导致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肠燥便秘,含芝麻素、维生素E,可乌发、降血脂,炒香后研末冲服,每次9-15g。
- 鹿角胶:甘咸温,归肾、肝经,温补肝肾,益精养血,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亏虚引起的阳痿遗精、腰膝冷痛、崩漏带下,含多种氨基酸,可促进造血、增强免疫力,用量3-6g,烊化兑服,或入丸散。
- 紫河车:甘咸温,归肺、肝、肾经,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虚导致的虚劳羸弱、阳痿遗精、不孕不育、产后乳少,含胎盘球蛋白、干扰素,可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研粉吞服,每次1.5-3g,或入丸剂。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论治:肾虚需分阴阳(阳虚用温补药如淫羊藿,阴虚用滋阴药如枸杞子),血虚需辨心肝(心血虚配养心安神药如龙眼肉,肝血虚配柔肝药如白芍),不可盲目用药。
- 配伍禁忌:补血药常配健脾药(如白术、茯苓)以助生化;补肾药需根据体质配伍(如肾阳虚配附子,肾阴虚配麦冬);湿盛中满者慎用滋腻补血药(如熟地黄、阿胶)。
- 体质差异:湿热体质(舌苔黄腻、大便黏滞)慎用温肾药(如肉苁蓉),以免助热;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盗汗)慎用温补药(如鹿角胶),以免伤阴。
-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活血药(如当归)、温通药(如淫羊藿);儿童、老年人用量宜减;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补肾补血药材功效简表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适用症状 | 用法用量 |
---|---|---|---|---|
枸杞子 | 性平,归肝肾经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 6-12g,泡水/煲汤 |
当归 | 性温,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肠燥便秘 | 6-12g,煎服 |
熟地黄 | 甘微温,归肝肾经 | 补血滋阴,填精益髓 | 血虚萎黄,心悸怔忡,肝肾阴虚 | 9-15g,久煎 |
制何首乌 | 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 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 10-30g,煎服 |
桑葚 | 甘寒,归心肝肾经 |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 阴血亏虚,眩晕耳鸣,津伤口渴 | 干果9-15g,鲜果30-60g |
相关问答(FAQs)
问:肾虚血虚的人日常可以通过哪些食疗方调理?
答:推荐以下药膳:①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g、生姜15g、羊肉200g,炖煮2小时,适用于血虚兼阳虚者,可温中补血;②桑葚枸杞粥:桑葚15g、枸杞子10g、大米100g,煮粥食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者,可滋阴补血;③黑芝麻核桃糊:黑芝麻20g、核桃仁10g,打成粉后煮糊,加适量冰糖,适合日常调理,可补肝肾、益精血,食疗需长期坚持,同时结合作息调整,避免熬夜。
问:补肾补血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自行长期服用,中医强调“中病即止”,长期用药可能打破机体平衡,湿热体质长期服用滋腻补血药(如阿胶)可能加重湿热,出现腹胀、便溏;肾阴虚者误用温肾药(如淫羊藿)可能耗伤阴津,导致口干、咽痛,若需长期调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变化调整用药方案,一般以1-3个月为一个周期,定期观察身体反应(如舌苔、症状改善情况),必要时停药或更换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