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中医称为“乳蛾”,多因外感风热、热毒内蕴,或肺胃积热上攻所致,临床以咽部喉核(扁桃体)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要表现,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外邪,治疗时需兼顾祛邪与扶正,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基本原则,同时结合辨证分型调理,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中医辨证论治
儿童扁桃体炎临床常分为四型,需根据症状特点选用方药: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风热外袭型 | 咽喉疼痛,吞咽时加剧,喉核红肿,表面无脓点,伴发热、恶风、咳嗽、咽痒,舌红苔薄黄 | 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桔梗、甘草) |
热毒炽盛型 | 喉核红肿明显,表面有黄白色脓点,疼痛剧烈,吞咽困难,高热不退,口渴引饮,舌红苔黄厚 |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 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黄连、板蓝根、玄参、马勃、僵蚕) |
肺胃热盛型 | 咽喉剧痛,连及耳根,喉核肿大,表面有脓腐,伴腹胀、便秘、口臭,舌红苔黄燥 | 清泻肺胃、通腑泄热 | 清咽利膈汤加减(荆芥、防风、黄芩、栀子、玄参、大黄、芒硝) |
阴虚火旺型 | 喉核微肿、隐痛,干咳无痰,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 | 滋阴降火、利咽消肿 | 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玄参、麦冬) |
外治法辅助治疗
除内服中药外,外治法可直达病所,快速缓解症状:
- 吹药法:取冰硼散、锡类散或珠黄散,用喷粉器喷于喉核红肿处,每日2-3次,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适用于热毒炽盛型。
- 含漱法:用金银花、薄荷、甘草煎水含漱,或淡盐水漱口,每日3-5次,可清洁咽喉、减轻黏膜水肿。
- 针灸推拿:针刺少商、商阳、合谷、曲池等穴,点刺放血少许,可泄热开窍;推拿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总筋,每次10-15分钟,适用于风热外袭型伴发热者。
饮食调理与日常护理
- 饮食原则:急性期宜清淡流质(如米汤、藕粉、梨汁),忌辛辣、油腻、海鲜及过甜食物,以免助热生湿;恢复期可添加山药、百合、银耳等健脾滋阴之品。
- 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温水;避免患儿过度用嗓,注意休息;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及时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必要时配合退热药。
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儿童扁桃体炎需注意:
- 及时就医:若出现喉核肿大堵塞气道、吞咽困难或高热持续不退,需结合西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辨证施治:儿童体质特殊,用药需根据年龄、体重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套用方剂,尤其避免过用苦寒药物损伤脾胃。
- 预防调护:增强体质,适当户外活动;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相关问答FAQs
Q1:儿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中医如何调理?
A:反复发作多与正气不足、邪毒留恋相关,中医主张“扶正祛邪”,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缓解后以健脾益气、滋阴清热为治则,可选用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黄芪、白术、防风、沙参、麦冬、玉竹),或配合小儿推拿(如补脾经、肺经、肾经),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
Q2:中医治疗儿童扁桃体炎需要忌口多久?
A:忌口需贯穿治疗及恢复全程,急性期(发热、喉核红肿时)严格忌口辛辣、油炸、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以及巧克力、糖果等甜食;症状缓解后(红肿消退、无疼痛),仍需清淡饮食1-2周,避免脾胃功能未完全恢复时过食肥甘厚味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