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常见问题,指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尿液不自主溢出,中医称之为“遗溺”“小便不禁”等,认为其病位在膀胱,与肾、脾、肺、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固摄膀胱,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详述如下。
中医对女性尿失禁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尿液排泄与膀胱的气化功能直接相关,而膀胱气化依赖于肾的气化、脾的升清、肺的通调及肝的疏泄,若脏腑功能失调,膀胱失约,即可致尿失禁,常见病因病机包括:
- 肾气不固:肾主水司二便,肾气亏虚则膀胱气化失司,开阖失度,表现为尿液不自主溢出,多见于产后、老年女性或久病体虚者。
- 脾气下陷: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则中气下陷,提摄无力,膀胱失约,常伴见气短乏力、面色萎黄等。
- 膀胱湿热: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制约失司,可见尿频、尿急、尿液混浊,或因湿热损伤膀胱络脉而致失禁。
- 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三焦气机不畅,膀胱气化受阻,可见尿频、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情绪抑郁、胸胁胀满。
辨证分型与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尿失禁需根据辨证结果,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结合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
(一)辨证分型与方药治疗
证型 | 主症 | 舌脉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物 |
---|---|---|---|---|---|
肾气不固证 | 小便不禁,尿频清长,夜尿多,腰膝酸软,面色㿠白,神疲乏力 | 舌淡苔白,脉沉弱 | 补肾固摄,缩尿止遗 | 缩泉丸、菟丝子丸 | 菟丝子、桑螵蛸、益智仁、乌药、山药、附子、肉桂 |
脾气下陷证 | 小腹坠胀,尿意频急而量少,尿失禁伴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肛门坠胀 | 舌淡苔白,脉弱 | 益气升提,固摄膀胱 | 补中益气汤 | 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甘草 |
膀胱湿热证 | 尿频、尿急、尿痛,尿液黄赤浑浊,尿失禁伴小腹灼痛,口苦口黏,大便黏腻 |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 八正散、程氏萆薢分清饮 | 萹蓄、瞿麦、滑石、车前子、栀子、大黄、黄柏、萆薢 |
肝气郁结证 | 尿频、急迫性尿失禁,情绪激动时加重,伴抑郁易怒,胸胁胀痛,少腹胀满 | 舌红苔薄黄,脉弦 | 疝肝解郁,调畅气机 | 逍遥散合沉香散 |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沉香、乌药、甘草 |
(二)针灸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机,增强膀胱固摄功能,是治疗尿失禁的重要手段。
- 取穴原则:以膀胱俞、中极、关元、三阴交为主穴,配以肾俞、脾俞、太溪、足三里等。
- 操作方法:
- 毫针针刺:主穴直刺1-1.5寸,肾俞、脾俞向脊柱斜刺0.5-0.8寸,均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艾灸疗法:对肾气虚、脾气虚者,可于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等穴施以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以温阳补气、固摄膀胱。
- 电针疗法:对于急迫性尿失禁(膀胱湿热、肝气郁结),可在中极、膀胱俞连接电针仪,选用连续波,频率20-3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
(三)推拿按摩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增强盆底肌张力。
- 腹部操作:患者仰卧,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于中脘、气海、关元穴各3-5分钟,再用手掌顺时针摩腹5-10分钟,以温补下元、固摄膀胱。
- 腰背部操作:患者俯卧,医者用滚法或按揉法于膀胱俞、肾俞、八髎穴3-5分钟,再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以补肾益气、助膀胱气化。
- 下肢操作:按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以调和肝脾、补肾固涩。
(四)食疗调理
食疗可辅助增强脏腑功能,尤其适用于虚证尿失禁患者。
- 肾气不固证:芡实山药粥(芡实、山药、粳米煮粥)、桑螵蛸炖猪脬(桑螵蛸、猪脬炖煮,加盐调味),以补肾固涩。
- 脾气下陷证:黄芪党参粥(黄芪、党参、粳米煮粥)、山药莲子粥(山药、莲子、芡实煮粥),以益气健脾。
- 膀胱湿热证:车前草绿豆粥(车前草、绿豆、粳米煮粥)、薏米红豆汤(薏米、红豆煮汤),以清热利湿。
- 肝气郁结证:玫瑰花茶(玫瑰花、佛手泡水)、陈皮山楂饮(陈皮、山楂、玫瑰花煎煮),以疏肝解郁。
调护与预防
- 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久蹲、久站,注意下腹部及腰骶部保暖,防止受凉;节制房事,避免耗伤肾气。
-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尤其对肝气郁结型患者尤为重要。
- 功能锻炼: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吸气时收缩肛门及会阴部,保持3-5秒,呼气时放松,每次20-30次,每日3-5组,增强盆底肌力量。
- 饮食禁忌: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以防加重湿热或损伤脾肾。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女性尿失禁一般多久见效?
A1:中医治疗尿失禁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长短、个体差异及治疗依从性而异,轻症患者(如轻度肾气虚、脾气虚)通过规范治疗(中药+针灸+功能锻炼),1-2周可见尿频、尿急症状改善;中重度患者或病程较长者(如膀胱湿热、肝气郁结伴盆底肌松弛),通常需2-4周症状缓解,3个月左右可达到较稳定效果,建议坚持治疗,同时配合生活调护,以巩固疗效。
Q2:除了中医治疗,日常哪些习惯可以帮助改善尿失禁?
A2:除中医治疗外,日常习惯的调整对改善尿失禁至关重要:①控制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②定时排尿: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如每2-3小时排尿1次,避免憋尿;③盆底肌锻炼:坚持每日提肛运动,每次收缩持续5-10秒,每组10-15次,每日3-5组,增强盆底肌控尿能力;④避免诱因:减少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肥胖者需控制体重;⑤饮食调理:多吃健脾补肾、固涩小便的食物(如山药、芡实、核桃),少吃利尿食物(如西瓜、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