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大青叶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大青叶作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其基源复杂,主要包括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爵床科植物马蓝、马鞭草科大青及蓼科植物蓼蓝等的干燥叶,不同来源的大青叶在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主要功效,要准确识别大青叶,需结合其来源、形态特征及图片特征进行综合判断,以下从基源、形态特征、图片识别要点、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附相似药材对比表及常见问题解答。

中草药大青叶图片

大青叶的基源与植物形态

大青叶的基源因地域和用药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主流基源为十字花科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其二年生草本,高40-120cm,主根圆柱形,直径2-3cm,灰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植株被粉霜;基生叶莲座状,长椭圆状圆形或卵圆形,长5-15cm,宽2-5cm,顶端钝尖,基部渐窄,全缘,有柄;茎生叶箭形,抱茎,半抱茎,耳状垂片,顶端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端组成圆锥花序,花黄色,花瓣倒卵形,长2-3mm;短角果长圆形,扁平,边缘有翅,紫色或黄褐色,种子1粒,长圆形,褐色,药用部位为干燥叶,多皱缩卷曲,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状圆形或卵圆形,全缘,暗绿色或棕绿色,先端钝,基部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脉在背面明显,主脉于叶基处汇合,侧脉4-5对,网脉在叶背面较清晰;叶柄长1-3cm,腹面有浅槽,质脆易碎,气微,味微酸、苦。

除菘蓝外,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的叶在部分地区也作大青叶使用,其灌木状草本,高1-2m,茎直立,多分枝,节膨大;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8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主脉在叶背突出,侧脉6-8对;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花冠淡紫色,二唇形;蒴果近棒状,无毛,种子4粒,有微毛,干燥叶多呈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革质,全缘或微波状,叶背灰绿色,主脉和侧脉凸起,叶柄短或无,气微,味淡。

马鞭草科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的叶在部分地区亦称“大青叶”,其落叶灌木,高1-3m,嫩枝四方形,老枝圆柱形,黄褐色;叶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2cm,宽3-8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规则疏锯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侧脉5-6对,在叶背凸起;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或黄白色,核果球形或倒卵形,成熟后蓝紫色,干燥叶多呈卵形或椭圆形,纸质,全缘或微波状,叶背灰绿色,主脉和侧脉明显,叶柄长1-2cm,气微,味微苦。

大青叶图片识别关键要点

通过图片识别大青叶时,需重点关注叶片形状、叶缘特征、叶脉分布、叶柄形态及颜色等细节,不同基源的大青叶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

中草药大青叶图片

  1. 叶片形状:菘蓝叶多为长椭圆状圆形或卵圆形,基部渐窄下延;马蓝叶为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革质;大青(马鞭草科)叶为卵形或椭圆形,纸质。
  2. 叶缘特征:三者叶缘多为全缘,马蓝叶偶有细锯齿,大青叶(马鞭草科)可有疏锯齿。
  3. 叶脉与叶背:菘蓝叶羽状网脉,叶脉在背面明显但不凸起;马蓝叶侧脉6-8对,主脉和侧脉在叶背显著凸起;大青叶(马鞭草科)侧脉5-6对,在叶背凸起。
  4. 叶柄形态:菘蓝叶柄扁平有浅槽,基部下延呈翼状;马蓝叶柄短或无;大青叶(马鞭草科)叶柄长1-2cm,腹面有沟槽。
  5. 颜色与质地:菘蓝叶暗绿色或棕绿色,纸质;马蓝叶深绿色,革质;大青叶(马鞭草科)深绿色,纸质。

需注意混淆品种的鉴别:如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亦作“蓝靛叶”使用,其叶片宽卵形或蓝三角形,全缘,叶柄有翅,托叶鞘筒状,与大青叶(十字花科、爵床科)的叶片形态差异显著,可通过叶柄有无翅、托叶鞘特征区分。

大青叶的功效与应用

大青叶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温病热入血分发斑、高热神昏、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叶含靛蓝、靛玉红、菘蓝苷、β-谷甾醇等成分,具有抗病毒(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抗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抗炎、解热、免疫调节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

在配伍应用中,大青叶常与金银花、连翘、黄芩等配伍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与生地、玄参、赤芍等配伍用于温病发斑、血热吐衄;与牛蒡子、板蓝根、僵蚕等配伍用于痄腮、喉痹;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用于疮痈肿毒,现代制剂如“大青叶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等均以大青叶为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临床。

使用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大青叶性寒,易伤脾胃,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者不宜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3.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清热解毒功效;不宜与滋补类中药(如阿胶、熟地)长期同用,以免影响脾胃运化。
  4. 贮藏与鉴别:大青叶应置于干燥处贮藏,防潮、防霉、防虫;使用前需鉴别真伪,避免误用伪品(如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的叶,其叶片窄小,边缘有疏齿,与大青叶形态差异显著)。

大青叶及其相似药材图片特征对比表

药材名称 来源 叶片形状 叶缘特征 叶脉分布 叶柄形态 颜色与质地
大青叶(菘蓝) 十字花科菘蓝 长椭圆状圆形或卵圆形 全缘 羽状网脉,背面明显 扁平有浅槽,基部下延呈翼状 暗绿色或棕绿色,纸质
大青叶(马蓝) 爵床科马蓝 卵形或卵状椭圆形 全缘或细锯齿 侧脉6-8对,主脉凸起 短或无 深绿色,革质
大青叶(大青) 马鞭草科大青 卵形或椭圆形 全缘或疏锯齿 侧脉5-6对,背面凸起 长1-2cm,腹面有沟槽 深绿色,纸质
蓼蓝叶 蓼科蓼蓝 宽卵形或蓝三角形 全缘 掌状脉 有翅 深绿色,纸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大青叶和板蓝根是同一种植物吗?功效有何不同?
解答:大青叶和板蓝根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十字花科菘蓝,但药用部位不同:大青叶为干燥叶,板蓝根为干燥根,二者性味归经相同,均性寒、味苦,归心、胃经,但功效侧重点不同:大青叶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常用于温病发斑、咽喉肿痛、痄腮等;板蓝根长于凉血利咽、解毒散结,常用于温病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毒等,二者常配伍使用,如“板蓝根颗粒”中常配伍大青叶以增强清热解毒功效。

中草药大青叶图片

问题2:如何通过图片区分大青叶(菘蓝)和蓼蓝叶?二者功效是否相同?
解答:通过图片可从叶片形状、叶柄特征区分:大青叶(菘蓝)叶片多为长椭圆状圆形或卵圆形,基部渐窄下延,叶柄扁平有浅槽,无翅;蓼蓝叶叶片为宽卵形或蓝三角形,基部心形,叶柄有明显翅状结构,功效方面,二者均有清热解毒作用,但大青叶偏于凉血消斑,而蓼蓝叶长于清热杀虫、解毒截疟,常用于治疗疮疡肿毒、蛇虫咬伤、疟疾等,不可混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睡眠多梦的中医治疗
« 上一篇 09-06
五麻子药材图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