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有效治疗膝关节病?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膝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中老年人群高发,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患者也逐渐增多,该病主要包括骨关节炎、滑膜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将其归属于“痹证”“骨痹”“膝痹”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侵袭、痰瘀互结为标,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内外合治,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膝关节病

中医对膝关节病的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膝关节为筋骨之大会,赖肝血肾精濡养,与肝、肾、脾三脏关系密切,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若中年以后肝肾渐衰,或久病体虚、劳损过度,致筋骨失养,不荣则痛;若起居不慎、冒雨涉水、久居湿地,致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跌仆损伤致瘀血内停,痰瘀互结,不通则痛,膝关节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脾亏虚为主,标实以风、寒、湿、瘀、痰为患,临床常虚实夹杂,病程缠绵。

根据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常分为以下几型(见表1):

分型 病因病机 主症 治法 代表方
肝肾亏虚型 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膝部酸痛隐隐,绵绵不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遇劳加重,舌红少苔,脉细弱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左归丸、独活寄生汤
寒湿痹阻型 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 膝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缓 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乌头汤、薏苡仁汤
瘀血阻滞型 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瘀血内停 膝部刺痛固定,痛处拒按,夜间加剧,唇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身痛逐瘀汤、桃红四物汤
湿热蕴阻型 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郁久化热 膝部红肿热痛,得冷则舒,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四妙丸、宣痹汤

中医治疗膝关节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膝关节病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通过中药、针灸、推拿、外治等多种方法综合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药治疗

  1. 内服中药:根据辨证分型选方用药,肝肾亏虚型用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等),滋补肝肾、祛风除湿;寒湿痹阻型用乌头汤(制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甘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瘀血阻滞型用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牛膝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湿热蕴阻型用四妙丸(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清热利湿、舒筋通络,临床需根据患者体质兼夹症状灵活加减,如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血虚者加熟地、白芍。

    中医治疗膝关节病

  2. 中药外治:包括熏洗、敷贴、热敷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迅速,常用方剂如海桐皮汤(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等)熏洗,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效;或用消痛贴膏(含生天南星、生川乌、乳香、没药等)外敷,寒湿痹阻型尤为适用;急性期红肿热痛者,可用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调敷清热消肿。

针灸治疗

针灸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止痛消肿,常用穴位:局部取犊鼻、内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等;远端取悬钟、三阴交、太冲等,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1.5~2寸毫针,犊鼻、内膝针尖向关节腔斜刺,阳陵泉透阴陵泉,足三里、血海直刺,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实证用泻法(强刺激、快频率),虚证用补法(轻刺激、慢频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寒湿痹阻型可配合艾灸(针柄上置艾条或温针灸),或加拔火罐,以温经散寒;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推拿治疗

推拿可放松膝关节周围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常用手法:①滚法:患者仰卧,医者用滚法在股四头肌、小腿前外侧操作3~5分钟,以酸胀为度;②按揉法:点按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等,每穴1~2分钟;③拿捏法:拿捏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缓解肌肉痉挛;④被动活动:一手托住腘窝,一手握住足踝,缓慢做膝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⑤擦法:用掌擦法或小鱼际擦法在膝关节周围操作,以透热为佳,注意急性期肿胀明显者慎用被动活动,手法宜轻柔。

其他疗法

  1. 艾灸疗法:适用于寒湿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常用穴位犊鼻、足三里、肾俞、命门等,可采用温和灸(艾条距皮肤2~3cm熏灸)、隔姜灸(姜片上置艾炷灸)或温针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拔罐疗法:在膝关节周围(如犊鼻、血海、梁丘等)或背部膀胱经走行部位拔罐,可采用闪罐、留罐或走罐,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适用于寒湿瘀阻型,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效。
  3. 小针刀疗法:适用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或骨刺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在局部麻醉下,用针刀松解粘连组织、切割挛缩的肌腱韧带,可快速缓解疼痛,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注意休息,避免负重。
  4. 中药离子导入:通过中药(如川乌、草乌、威灵仙、当归等)煎液,用离子导入仪将药物成分导入膝关节局部,起到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

  1. 整体调节,标本兼治:中医不仅缓解疼痛症状,更注重调节肝、肾、脾等脏腑功能,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复发。
  2.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均为自然疗法,避免了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肾脏等不良反应。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不同证型、体质及病情阶段制定个性化方案,精准施治。
  4. 综合疗法,协同增效:内服药物与外治法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调理结合,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是核心:膝关节病证型复杂,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用药,切勿自行服用“偏方”或盲目进补。
  2. 治疗期间避免诱因: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寒冷潮湿环境;减少上下楼、爬山、长时间站立等负重活动;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3. 合理锻炼:急性期(红肿热痛)以制动休息为主,缓解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游泳等非负重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保护关节稳定性。
  4. 配合治疗,坚持疗程:中医治疗起效较慢,需坚持足够疗程(通常3~4周),避免症状稍缓解即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膝关节病多久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膝关节病的见效时间与患者病情轻重、证型、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一般而言,轻症患者(如早期骨关节炎、滑膜炎)经过1~2周规范治疗(如针灸、中药外治)即可疼痛缓解;重症患者(如重度骨关节炎、伴明显关节畸形)需2~4周综合治疗(内服中药+针灸+推拿)才能显著改善症状,建议患者坚持治疗,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中医治疗膝关节病

问:所有膝关节病都适合中医治疗吗?
答:并非所有膝关节病都适合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适用于慢性膝关节病(如骨关节炎、慢性滑膜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及轻中度软组织损伤(如韧带、半月板轻度损伤),但对于急性损伤(如膝关节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肿瘤等引起的膝关节病变,需首先采用西医手术或抗感染等治疗,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术后配合中药、针灸促进功能恢复),皮肤有破损、感染或出血倾向者,禁用中药外敷、艾灸等外治法,具体是否适合中医治疗,需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决定。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砂眼
« 上一篇 09-06
你是否想知道川牛膝这味中草药,有哪些主要用途和功效呢?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