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作为药材,其名称由来、历史渊源与药用功效具体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蓖麻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其药材名在《中国药典》中正式命名为“蓖麻子”,作为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唐本草》,历代本草多有记载,蓖麻子因形态、产地及民间使用习惯不同,存在诸多别名,如“大麻子”“红蓖麻”“草麻”“八麻子”“金豆子”等,蓖麻子”为《中国药典》标准药材名,具有明确的药用基源、性状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蓖麻药材名

药材基源与植物形态

蓖麻子来源于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蓖麻为一年生粗壮草本或半灌木,全株光滑无毛,被白粉,高可达3-5米,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绿色或紫色,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轮廓近圆形,掌状深裂,裂片7-11枚,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顶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脉掌状;叶柄长,顶端有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花序圆锥状,顶生或与叶对生,雄花在下,雌花在上;雄萼花萼3-5裂,雄蕊多数;雌花子房卵形,花柱3,红色,蒴果球形或卵状球形,表面密生软刺,成熟时褐色,开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椭圆形或卵形,种皮坚硬,有灰白色与黑褐色或黄棕色相间的斑纹,种脐灰白色,位于种子一端,花期4-9月,果期7-10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以北方产量为大。

药材性状特征

蓖麻子药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0.9-1.8cm,直径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或浅棕色与黑褐色或黄棕色相间的斑纹,形成大理石样纹理;种脐灰白色,位于种子一端,呈点状或短条状;种脊明显,呈一纵沟,种皮坚硬,厚而脆,破开后可见内种皮(白色薄膜状)及胚乳,胚乳乳白色,油性,富弹性,子叶2片,菲薄,弯曲,黄色或黄绿色,胚根小,位于种脐一端,气微,味微苦,后有持久性油腻感,其性状特征可通过以下表格归纳:

部位 特征描述
种子形状 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0.9-1.8cm,直径0.5-1cm
表面特征 光滑,灰白色/浅棕色与黑褐色/黄棕色斑纹相间,呈大理石样;种脐灰白色,点状或短条状;种脊为纵沟
种皮质地 坚硬,厚而脆
内部特征 破开后可见白色内种皮、乳白色油性胚乳、2片黄色/黄绿色弯曲子叶及小胚根
气味 气微,味微苦,后有持久油腻感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中医理论,蓖麻子性味甘、辛,平;有毒,归大肠、肺经,其功效主要概括为“消肿拔毒、泻下通滞”。

  • 消肿拔毒:蓖麻子外用可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疔疮、疥癣、烧烫伤等,取适量捣烂外敷,能通过局部刺激促进炎症消散,拔毒排脓,如《本草汇言》记载其“拔毒消肿,追脓止痛”,常用于疮疡肿痛未溃者。
  • 泻下通滞:内服可治大便燥结、食积停滞、腹水等,其含有的蓖麻油酸在肠内分解为蓖麻油酸钠,刺激肠壁蠕动,促进排便,但因其有毒,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多入丸散剂,如《本草备要》言其“善出有形之滞物,故能通窍,治喉痹、通关窍”。

现代临床还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等,取蓖麻子捣烂敷于百会穴或脱垂部位,利用其刺激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复位。

蓖麻药材名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每次3-9g,需炒制或去油后使用;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调敷患处。
  • 使用注意
    1. 毒性控制:蓖麻子含蓖麻毒蛋白、蓖麻碱等有毒成分,生品毒性更强,内服必须炮制(炒至微黄或去油),且严格剂量,过量可致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呼吸困难、惊厥,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 禁忌人群:孕妇、经期妇女禁用;体弱及便溏者慎用;不宜与浓茶同服。
    3. 炮制要求:生品仅供外用,内服需去油(取净蓖麻子,炒热压榨去油,取残渣),降低毒性。

炮制方法与规格

蓖麻子的炮制方法以“去油”为核心,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传统炮制方法包括:

  1. 生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即得生蓖麻子,多供外用。
  2. 炒制:取净蓖麻子,清炒至微黄,有香气,取出放凉,炒制后毒性降低,可入内服制剂。
  3. 去油制:取净蓖麻子,捣碎,用多层纸包裹,加热压榨去油,取残渣(称“蓖麻霜”),毒性大减,内服更安全。

炮制规格要求:生品表面灰白色或黑褐色,有斑纹;炒品表面微黄,香气浓郁;去油品呈松散粉末状,无油腥气,无焦糊味。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蓖麻子主要含脂肪油(40%-50%)、蓖麻毒蛋白(0.1%-0.2%)、蓖麻碱(0.2%)、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

  • 药理作用
    1. 泻下作用:蓖麻油酸在十二指肠内分解为蓖麻油酸钠,刺激小肠黏膜,促进肠道蠕动,致泻作用强烈,服药后2-6小时即可排便。
    2. 抗肿瘤:蓖麻毒蛋白对多种癌细胞(如肝癌、宫颈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诱导细胞凋亡。
    3. 抗炎镇痛:蓖麻油外用可保护皮肤黏膜,缓解炎症反应;其提取物对甲醛、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有抑制作用。
    4. 免疫调节:低剂量蓖麻毒蛋白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临床应用:除传统用途外,现代还用于治疗便秘(单用蓖麻油)、皮肤溃疡(蓖麻油纱布外敷)、乳腺炎(蓖麻子捣敷患处)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中毒。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蓖麻子有毒,为什么还能作为药材使用?
解答:蓖麻子的毒性主要来自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但通过合理炮制(如炒制、去油)可大幅降低毒性;中医“以毒攻毒”理论认为,部分有毒药物在控制剂量和适应症的前提下,可发挥独特疗效(如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现代研究也表明,其毒性成分与有效成分(如蓖麻油酸)可通过炮制分离或转化,只要严格遵循用法用量,内服(去油品)和外用均是安全的,但需避免生品过量内服。

蓖麻药材名

问题2:蓖麻子和蓖麻油的功效有何不同?
解答:蓖麻子是蓖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功效以“消肿拔毒、泻下通滞”为主,既可外用治疮疡肿毒、疥癣,也可内服(去油后)治便秘、腹水;而蓖麻油是蓖麻子压榨得到的脂肪油,主要成分为蓖麻油酸,功效较单一,以“润肠通便”为主,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儿童或术后便秘,外用可作润滑剂或皮肤保护剂,两者来源相同,但部位(种子 vs 油脂)和功效主治有明确区别,不可混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一剑草
« 上一篇 09-08
中药材信息网东方药材网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