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全无,中医称为“缺乳”,是产后常见病症之一,中医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赖气以行,与肝、脾、胃、肾关系密切,其生成与排泄受脏腑功能、气血盛衰直接影响,产后缺乳的病机核心为“气血不足”与“乳络郁滞”,临床常见气血两虚、肝郁气滞、痰湿壅阻三证,治疗需辨证论治,结合中药、针灸、食疗等多法调护。
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乳汁的分泌依赖于“气”的推动与“血”的滋养,产后气血耗伤,或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均可导致乳汁生成或排泄障碍:
- 气血两虚:产时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乳汁无以化生,症见乳汁少而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
- 肝郁气滞:产后抑郁恼怒,肝失疏泄,乳络郁滞,乳汁运行不畅,症见乳汁少且稠,乳房胀痛硬块,情志抑郁。
- 痰湿壅阻: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塞乳络,症见乳汁少,乳房胀满而软,胸闷痰多,形体肥胖。
辨证论治与特色疗法
(一)气血两虚证
主症:产后乳汁不足或全无,乳汁清稀如水,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通乳下乳。
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麦冬15g、木通6g、桔梗10g、猪蹄1只(煎汤代水),若血虚甚者,加阿胶10g(烊化)、熟地15g以养血;食欲不振者,加炒白术10g、茯苓15g以健脾。
针灸:取膻中(任脉,两乳头连线中点)、少泽(小肠经,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足三里(胃经,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脾俞(膀胱经,第11胸椎旁开1.5寸)、胃俞(膀胱经,第12胸椎旁开1.5寸),操作:膻中、脾俞、胃俞用补法,少泽点刺放血2-3滴,足三里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食疗:黄芪炖猪蹄汤:黄芪30g、猪蹄1只(去毛洗净)、姜片5g,加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喝汤吃肉,每周2-3次,花生红枣粥:花生50g(红衣更佳)、红枣10枚、大米100g,煮粥食用,每日1次,补气养血。
(二)肝郁气滞证
主症:产后乳汁分泌少且稠,乳房胀痛或有硬块,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见嗳气叹息,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加减,药用当归15g、川芎10g、柴胡10g、青皮10g、天花粉15g、漏芦10g、通草6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6g(先煎),若乳房胀痛甚者,加橘核10g、路路通10g以通络散结;口苦苔黄者,加栀子10g、黄芩10g以清肝热。
针灸:取太冲(肝经,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内关(心包经,腕横纹上2寸)、膻中、乳根(胃经,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少泽,操作:太冲、内关用平补平泻法,膻中、乳根斜刺向乳房,行捻转泻法,少泽点刺放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食疗:陈皮玫瑰花猪蹄汤:陈皮10g、玫瑰花15g、猪蹄1只,炖汤加少许盐,疏肝解郁、通乳,佛手茶:佛手10g、玫瑰花5g,泡水代茶饮,每日1-2杯,理气解郁。
(三)痰湿壅阻证
主症:产后乳汁少,乳房胀满而软,无胀痛感,胸闷痰多,形体肥胖,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通乳下乳。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药用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苍术10g、厚朴10g、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0g,若痰湿甚者,加炒薏苡仁30g、白豆蔻10g以健脾化湿;食欲差者,加炒麦芽15g、鸡内金10g以消食导滞。
针灸:取丰隆(胃经,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中脘(任脉,脐上4寸)、脾俞、胃俞、膻中,操作:丰隆、中脘用平补平泻法,脾俞、胃俞用补法,膻中斜刺,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食疗:薏米红豆粥:薏米30g、红豆30g、大米50g,煮粥食用,健脾利湿,山药炒扁豆:山药50g、炒扁豆30g,清炒调味,健脾化痰。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 穴位贴敷:取王不留行子、穿山甲(研末)各等份,用黄酒调糊,贴敷于膻中、乳根、少泽穴,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4-6小时,通过刺激穴位通乳。
- 推拿按摩:用手指指腹按揉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推动,力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同时点按膻中、少泽、足三里穴,每日1-2次,促进乳络通畅。
- 耳穴压豆:取肝、脾、肾、内分泌、乳腺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调节脏腑功能,辅助通乳。
日常调护
- 情志调畅:避免抑郁、愤怒,保持心情舒畅,可听音乐、与人交流,疏解肝郁。
- 饮食有节: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猪蹄、鲫鱼、豆类、蔬菜水果),避免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以免损伤脾胃或加重肝郁。
- 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活动(如产后操),促进气血运行。
- 正确哺乳: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尽量排空乳房,避免乳头皲裂(哺乳后涂抹乳头皲裂膏),保持乳房清洁。
分证论治简表
证型 | 主症特点 | 治法 | 代表方药 | 针灸选穴 | 食疗推荐 |
---|---|---|---|---|---|
气血两虚证 | 乳汁清稀,乳房柔软,神疲乏力 | 补气养血,通乳下乳 | 通乳丹 | 膻中、少泽、足三里、脾俞、胃俞 | 黄芪炖猪蹄、花生红枣粥 |
肝郁气滞证 | 乳汁稠少,乳房胀痛,情志抑郁 |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 下乳涌泉散 | 太冲、内关、膻中、乳根、少泽 | 陈皮玫瑰花猪蹄汤、佛手茶 |
痰湿壅阻证 | 乳汁少,乳房胀满软,胸闷痰多 | 健脾化痰,通乳下乳 | 二陈汤加减 | 丰隆、中脘、脾俞、胃俞、膻中 | 薏米红豆粥、山药炒扁豆 |
相关问答FAQs
问:产后缺乳只喝催乳汤有用吗?
答:中医强调“辨证施食”,催乳汤并非人人适用,若气血两虚者,喝黄芪猪蹄汤(补气养血)有效;但肝郁气滞者,若盲目喝油腻浓汤(如浓肉骨汤),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导致痰湿内生,反而不利于乳汁分泌,痰湿壅阻者则应喝薏米红豆粥等健脾利湿之品,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选择催乳汤,同时配合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问:产后缺乳多久能恢复?中医治疗一般多久见效?
答:产后缺乳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与病因、体质及治疗依从性相关,轻者(如轻度气血虚或肝郁)通过1-2周中医治疗(中药+针灸+食疗)及调护,乳汁分泌可明显增加;重者(如气血大虚或严重肝郁合并痰湿)需1-2月系统治疗,若产后2周乳汁仍不足,或伴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等,需及时就医排除乳腺炎等疾病,早期干预、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哺乳是提高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