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以呕血、黑便、血容量减少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西医治疗以内镜下止血、药物止血、手术干预为主,而中医治疗在整体调节、减少并发症、改善远期预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辅助西医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促进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中医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认识

中医学将上消化道大出血归属于“呕血”“便血”“血证”范畴,认为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火盛”“气虚”“血瘀”。《景岳全书·血证》指出“血动之由,惟火惟气”,强调火热迫血妄行或气虚统摄失权是出血的核心病机,具体而言,胃中积热(过食辛辣、嗜酒肥甘,或情志不畅化火)、肝火犯胃(暴怒伤肝,肝气郁结化火,横逆犯胃)、脾胃气虚(劳倦过度、饮食不节,脾虚统摄无权)、气虚血瘀(出血日久,气虚无力行血,瘀阻脉络)等均可导致血溢脉外,发为本病,中医治疗注重“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以止血为先,兼顾清热、降气、固脱;稳定期以健脾益气、疏肝养胃、活血化瘀为主,标本兼顾。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等分为不同证型,个体化施治,以下是常见证型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见表1)。

表1 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证型辨证论治

证型 主要表现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加减
胃中积热证 呕血色红或紫暗,量多,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大黄、黄连、黄芩、侧柏叶、茜草、白茅根、三七粉(冲服)
肝火犯胃证 呕血鲜红,量多急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痛,舌红苔黄,弦数 清肝泻火,降逆止血 龙胆泻肝汤合丹栀逍遥散 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丹皮、代赭石、白及
脾胃气虚证 呕血暗淡,缠绵不止,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归脾汤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阿胶(烊化)、仙鹤草、炮姜炭
气虚血瘀证 呕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胃脘刺痛,痛处固定,面色晦暗,舌暗有瘀斑,脉涩 益气活血,化瘀止血 补阳还五汤合失笑散 黄芪、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三七粉、延胡索

用药说明:止血类中药如三七粉、白及、仙鹤草、侧柏叶等,可单味冲服或入方剂,三七粉化瘀止血而不留瘀,白及收敛生肌护膜,仙鹤草收敛止血兼补虚,均为治疗血证的常用药,对于急性大量出血,可同时使用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每次0.5g,每日4次),以增强止血效果,若出现气虚欲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需立即予独参汤或参附汤回阳固脱,配合西医抗休克治疗。

中医特色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辅助治疗中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的优势,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

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1. 针灸治疗:选取主穴足三里(双)、内关(双)、血海(双),配穴根据证型加减:胃热配中脘、合谷;肝火配太冲、期门;气虚配关元、气海,操作时,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其中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宽胸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可增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止血。

  2. 中药保留灌肠:对于呕血严重、口服困难者,可采用中药灌肠,常用方剂:大黄30g、黄连15g、地榆20g、白及20g,浓煎至20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方中大黄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地榆、白及收敛止血,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吸收迅速,同时避免口服药物刺激胃黏膜。

  3. 穴位贴敷:选取神阙穴(肚脐),用云南白药1g、三七粉2g,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更换1次,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贴敷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胃肠功能,达到止血止痛之效。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

  • 整体调节:中医不仅关注止血,更注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气血运行,减少“瘀血”内停,降低再出血风险。
  • 减少并发症:对于西医治疗后常见的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中药可通过健脾益气、养胃生津促进康复,如归脾汤可改善贫血症状,香砂六君子汤可促进胃肠动力恢复。
  • 协同增效:在西医内镜止血、抑酸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可增强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单纯西医治疗提高15%-20%。

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 明确诊断,优先西医抢救:中医治疗需在明确出血病因(如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基础上进行,急性大量出血时,应以内镜下止血、补液扩容、输血等西医抢救措施为首要,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合中医辨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中药煎服方法:止血药宜温服,避免过凉伤及脾胃;清热凉血药宜稍凉服用,增强清热之力;汤剂每日1剂,分2-3次温服,急性期可每日2剂,分4次服用。
  • 饮食调护:出血期严格禁食,出血停止后24小时可进温凉流质(如米汤、藕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稀粥、烂面条),忌辛辣、粗糙、过热食物,戒烟酒,避免损伤胃黏膜。
  • 情志调摄:患者常因出血产生焦虑、恐惧情绪,而“怒伤肝”“思伤脾”,不良情绪可加重出血,需耐心解释病情,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必要时配合疏肝解郁中药(如柴胡、郁金)。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能完全替代西医吗?
答:不能,上消化道大出血起病急、进展快,尤其是大出血导致的休克、失血性贫血等,需立即通过西医手段(如内镜下止血、静脉输液输血、药物抑酸等)控制病情、挽救生命,中医治疗在辅助止血、减少再出血、改善体质、促进康复方面具有优势,但需在西医明确诊断和抢救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切忌单纯依赖中药延误抢救时机。

问:出血期间可以自行服用中药止血吗?
答:不建议自行用药,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复杂,如胃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中医辨证分型不同(胃热、肝火、气虚等),用药差异极大,自行用药可能因辨证不当加重病情,如肝火犯胃误用温补药会助火动血,气虚误用清热药会损伤脾胃,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和证型开具中药,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同时密切观察出血量、生命体征,若呕血量增多、心率加快等,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海南省老中医治疗尿频尿多有哪些特色方法效果如何?
« 上一篇 08-25
中草药白芨是治什么的
下一篇 » 08-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