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通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性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证、水肿、产后乳汁不足等症,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草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人工种植已成为保障药材供应的重要途径,以下从植物特性、种植技术、采收加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

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通草

植物特性与生长习性

通脱木为多年生落叶灌木,高可达1-3.5米,茎髓大而充实,白色,中空有隔;叶大,掌状5-11裂,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有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白色;核果浆果状,成熟时紫黑色,其喜温暖湿润环境,耐阴性强,适宜生长在海拔500-2800米的山区、林缘或沟谷旁,适宜温度为15-28℃,怕强光直射,忌积水,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为佳。

种植技术

(一)繁殖方式

通草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其中种子繁殖因繁殖系数高、便于规模化种植而更为常用。

  1. 种子繁殖:于9-10月采集成熟果实,搓洗果肉得种子,晾干后用湿沙层积贮藏(种子与沙的比例为1:3),保持湿度4-5℃,至次年3-4月春播,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30℃)浸泡24小时,促进发芽,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0-25cm开浅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撒入,覆细土1-2cm,覆盖稻草或地膜保温保湿,播后15-20天出苗,出苗后揭去覆盖物。
  2. 分株繁殖:于春季3-4月,将母株萌发的带芽根状茎分割成3-5芽的小段,按株行距30cm×40cm开穴,每穴栽1株,覆土压实,浇透水,成活率可达80%以上。

(二)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幼苗期每月中耕除草1次,封行后停止除草,避免伤根。
  2. 水肥管理:喜湿润但忌积水,生长期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雨季注意排水;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足基肥(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亩),苗高10cm时追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kg/亩,6月追施磷钾肥(过磷酸钙20kg/亩+硫酸钾10kg/亩),促进茎髓生长。
  3. 搭架遮阴:幼苗期需遮阴,可用遮阳网覆盖(遮光率40%-50%),或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避免强光灼伤叶片。
  4.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害为根腐病,多因积水导致,可通过开沟排水、轮作倒茬预防;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可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与加工

通草种植2-3年后可采收,于秋季10-11月茎叶枯萎时割取茎秆,截成30-50cm小段,用细木棍轻轻通出茎髓(保持完整),晒干或阴干,若遇阴雨天气,可用文火烘干(温度不超过60℃),以免发霉,加工后的通草呈圆柱形,表面洁白或淡黄色,有纵向细纹,质轻松,易折断,断面有空心或半透明薄膜状,以色白、条粗、质软者为佳,贮藏在干燥通风处,防潮、防虫。

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通草

药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通草以“通气下乳”功效著称,是产后缺乳常用药,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其清热利尿作用可用于湿热淋证,常与车前子、滑石同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通草含多糖、脂肪油等成分,具有利尿、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需求的增加,通草年用量约3000吨,市场价格稳定在80-120元/公斤,种植效益较高(亩产干品200-300公斤,产值约1.6-3.6万元),但需注意选择适宜产区,避免盲目扩种。

通草种植关键技术要点表

环节 关键技术要点
繁殖 种子繁殖需沙藏催芽;分株繁殖选带芽根状茎,春季栽植
土壤 选择腐殖土或砂质壤土,pH值5.5-6.5,忌连作
水肥管理 生长期保持湿润,雨季排水;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增施磷钾肥
遮阴 幼苗期遮光40%-50%,避免强光直射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用多菌灵灌根;蚜虫用吡虫啉喷雾,预防为主

FAQs

Q1:通草和小通草有什么区别?
A1:通草为五加科通脱木的茎髓,断面有空心,味淡;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或中国旌节花的干燥茎髓,断面实心,味微甘,二者来源、性状不同,功效相似,但不可混用。

Q2:种植通草如何提高茎髓产量?
A2:选地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合理密植(行距40cm,株距30cm);增施磷钾肥(如草木灰、硫酸钾),促进茎髓木质化;适时采收(种植2-3年),避免过晚导致茎髓中空老化。

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通草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九莲子图片大全
« 上一篇 09-08
活血中草药牛膝草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