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大发汗植物图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大发汗是一类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功效的植物,其通过发汗作用解除表邪,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病症,这类药物多性味辛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强,需辨证使用,避免耗气伤阴,以下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大发汗植物的形态特征、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

中草药大发汗植物图

常见大发汗植物形态特征与功效

麻黄

形态特征: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直径1-2m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棱,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2-3枚,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反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内部淡黄色,周边绿黄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3-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桂枝

形态特征: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呈圆柱形,长30-70cm,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暗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灰棕色横向皮孔,皮孔点状或横向椭圆形,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表虚有汗(如桂枝汤证),或表实证(可与麻黄配伍);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热病及阴虚阳盛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

形态特征: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或带嫩枝),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的叶片卵圆形,长7-13cm,宽4.5-10cm,先端长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灰白色柔毛,密布透明油点,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嫩枝四方形,紫色,密被柔毛,气清香,味微辛。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兼见胸闷、恶心、呕吐(如香苏散);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温病及气虚者慎用。

生姜

形态特征: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有环节,上面有圆环形茎痕,下面有圆形根痕或残留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轻症(如生姜红糖水);胃寒呕吐,配伍半夏、砂仁;风寒咳嗽,痰多清稀。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实热证者忌用。

中草药大发汗植物图

荆芥

形态特征: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紫红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叶片3-5羽状分裂,深裂片条状披针形,全缘,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色较浅,被短柔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多脱落,宿存花萼钟形,先端5齿,淡棕色或黄绿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用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可(配伍不同);麻疹初期,透出不畅;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荆芥炭长于止血。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慎用。

大发汗植物主要信息汇总表

植物名 形态特征要点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常用部位
麻黄 草质茎,细圆柱形,节明显,膜质鳞叶2-3裂 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地上草质茎
桂枝 嫩枝,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有纵棱及皮孔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嫩枝
紫苏 叶卵圆形,边缘锯齿,两面紫色(或下面紫色),茎四方形 辛温,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 叶或带嫩枝
生姜 根茎不规则块状,指状分枝,表面黄褐色,气香辛辣 辛温,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新鲜根茎
荆芥 茎方柱形,叶羽状分裂,穗状花序,气芳香 辛微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地上部分

大发汗植物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大发汗植物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代表方剂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若表虚自汗(桂枝汤证),则需配伍白芍、大枣调和营卫,荆芥、防风常用于风疹瘙痒,紫苏兼能解鱼蟹毒,生姜长于温中止呕。

注意事项:大发汗药性辛温,易耗气伤阴,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热病伤津者忌用;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以免发汗太过导致虚脱;气虚感冒者需配伍黄芪、党花等补气药,扶正解表。

相关问答FAQs

Q1:大发汗植物是否所有人都适用?
A1: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大发汗药多辛温,发汗力较强,以下人群需禁用或慎用:① 表虚自汗(如气虚感冒出汗不止)、阴虚盗汗(夜间出汗)者,因发汗会加重阴液耗伤;② 阴阳两虚者(如既有畏寒肢冷,又有五心烦热),单用发汗药易导致阴阳失衡;③ 高血压、心脏病、甲亢患者,麻黄等药物可能升高血压、加快心率;④ 孕妇及月经期女性,部分药物(如桂枝、红花)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月经过多,使用前需中医辨证,体质虚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配伍补益药。

中草药大发汗植物图

Q2:大发汗植物煎煮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A2:大发汗植物的煎煮方法直接影响药效,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麻黄宜先煎:麻黄含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先煎10-15分钟可去除部分挥发油,减少“心悸、汗出”等副作用,同时保留麻黄碱的发汗平喘作用;② 挥发油类药物不宜久煎:紫苏叶、荆芥、薄荷等含挥发油,久煎会降低药效,宜在汤剂煎煮5-10分钟后放入,或后下;③ 生姜可捣汁:若用于止呕,可将生姜捣汁兑服,避免久煎破坏有效成分;④ 桂枝不宜久煎:桂枝含桂皮醛,久煎会降低其温通经脉的效果,一般煎煮15-20分钟即可,大发汗剂应温服,服药后可饮少量热粥或温开水,以助药力发汗,但避免大汗淋漓。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症
« 上一篇 09-08
胃病中草药方真的有效吗?如何辨证选用合适方剂见效?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