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胃病多涉及脾胃功能失调,其病因复杂,常见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邪犯胃、脾胃虚弱等,治疗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强调辨证施治,不同证型需选用不同方剂,以下分型介绍常用中草药方及其应用。
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痛或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不畅加重,苔薄白,脉弦,多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
方剂: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10g,陈皮6g,白芍15g,川芎6g,香附10g,炙甘草6g,枳壳10g。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早晚饭后各1次。
加减:嗳气明显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15g降逆止呕;口苦苔黄者加黄芩10g、栀子10g清肝热;胁痛甚者加郁金10g、延胡索10g行气活血。
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多因中阳不足,寒凝胃脘所致。
方剂:黄芪建中汤
组成: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饴糖30g(冲服)。
功效: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饴糖需在药液煎好后趁热冲化。
加减:泛吐清水者加干姜6g、吴茱萸3g温中散寒;腹胀者加木香6g、砂仁6g行气醒脾;便溏甚者加炒白术15g、茯苓15g健脾渗湿。
胃阴不足型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咽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因热病伤阴或久病胃阴亏耗所致。
方剂: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2g,天花粉12g,白扁豆10g,桑叶6g,甘草6g。
功效:养阴益胃,生津润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宜少量频服,避免过热损伤胃阴。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0g润肠通便;胃脘灼痛明显者加石斛12g、黄连3g养阴清热;食欲不振者加山楂10g、鸡内金10g消食开胃。
瘀血停滞型
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多因气滞日久或久病入络,瘀血内停所致。
方剂:失笑散合丹参饮
组成:五灵脂10g,蒲黄10g(包煎),丹参15g,檀香6g,砂仁6g。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五灵脂、蒲黄需用纱布包煎。
加减:呕血黑便者加三七粉3g(冲服)、白及10g化瘀止血;胃脘刺痛剧烈者加延胡索10g、乳香6g、没药6g增强活血止痛;气虚乏力者加黄芪20g、党参15g益气活血。
湿热中阻型
症状:胃脘痞满疼痛,口苦口黏,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黏滞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所致。
方剂:三仁汤加减
组成:杏仁10g,白蔻仁6g(后下),薏苡仁20g,滑石15g(包煎),通草6g,竹叶6g,厚朴10g,半夏10g。
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白蔻仁需在药液即将煎好前10分钟放入。
加减:热盛者加黄芩10g、黄连6g清热燥湿;湿重者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恶心呕吐甚者加藿香10g、生姜3片降逆止呕。
常用胃病中草药方剂简表
证型 | 方剂名称 | 核心药物 | 主要功效 | 适用症状 |
---|---|---|---|---|
肝胃不和 | 柴胡疏肝散 | 柴胡、白芍、香附、陈皮 |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 |
脾胃虚寒 | 黄芪建中汤 | 黄芪、桂枝、白芍、饴糖 | 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 |
胃阴不足 | 沙参麦冬汤 |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 | 养阴益胃,生津润燥 | 胃脘灼痛,口干咽燥,饥不欲食 |
瘀血停滞 | 失笑散合丹参饮 | 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 |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 |
湿热中阻 | 三仁汤 |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黄芩 | 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 胃脘痞满,口苦口黏,舌苔黄腻 |
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胃病证型复杂,需在中医师辨证后选用方剂,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 饮食调理: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甜腻食物,戒烟限酒,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使用妊娠禁忌(如麝香、莪术等)或肝毒性药物。
- 疗程观察:中草药起效较缓,一般需连续服用1-2周,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相关问答FAQs
问:胃病患者可以长期服用中草药调理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胃病患者是否可长期服用中草药需根据病情和体质决定,慢性胃病患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在医师辨证后,可短期服用中草药调理脾胃功能,但不宜长期单一用药,以免损伤脾胃正气或产生药物依赖,长期服用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剂,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皮疹等),若症状缓解,可改为食疗(如山药粥、生姜红枣茶)或间断服药,并配合饮食调理和情志调节。
问:中草药治疗胃病起效慢吗?如何判断药物是否对症?
答:中草药治疗胃病起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轻症(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服用3-5剂后可能症状缓解,慢性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可能需要1-2周,判断药物是否对症主要看症状是否改善:如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反酸等症状是否减轻,食欲是否增加,大便是否正常,若服药3-5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可能是辨证不准,需及时就医调整方剂,不可自行加量或更换药物,若出现腹痛加剧、呕吐不止、黑便等“警报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