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作为中草药网收录的常用中药材,其应用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因其“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及日常养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草药网显示,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主产于安徽、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其中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凤丹皮”因品质上乘,被誉为“道地药材”,是中草药网平台上的热门品类之一。
来源与植物特征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灌木,高1-2米,枝粗壮,叶互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广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有白粉,花单生于枝顶,花瓣5片或更多,颜色有白、粉、红、紫等,花期5-6月,果期7-8月,蓇葖果密生黄褐色毛,药用部位为秋季采挖的根部,除去根皮、木心,晒干或烘干,习称“原丹皮”;若刮去外皮,仅留内表皮,则称“刮丹皮”,中草药网显示,后者因色泽洁白,更受市场青睐。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牡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中草药网对其功效的归纳可概括为“三用”:
- 清热凉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等血热妄行之症,如《千金方》以牡丹皮配生地、犀角治热入血分;
- 活血化瘀:适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如《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中用牡丹皮,配伍桂枝、茯苓,活血消癥;
- 退虚热:治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常配青蒿、鳖甲,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中草药网临床数据显示,牡丹皮对妇科瘀血、皮肤疮疡、高血压等病症均有较好疗效,现代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痤疮、高血压伴头痛等。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中草药网研究指出,其主要活性物质包括: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药理作用 |
---|---|---|
苯酚类化合物 | 牡丹皮酚(paeonol) | 抗炎、镇痛、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
单萜苷类 | 芍药苷 | 解痉、扩张血管、降血压、调节免疫 |
挥发油 | 樟脑、桉油精 | 镇静、止咳、平喘 |
鞣质及其他 | 丹皮酚苷、没食子酸 | 收敛止泻、保护胃黏膜、抗肿瘤(抑制肝癌、肺癌细胞增殖) |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牡丹皮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如TNF-α、IL-6)、改善微循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途径发挥多重作用,中草药网平台收录的文献显示,其提取物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采收加工与规格等级
牡丹皮的采收与加工直接影响药材质量,中草药网规范要求:
- 采收期:以秋季(8-10月)为宜,此时根皮养分积累充足,有效成分含量高;春季(2-4月)次之,但需避免新芽萌发影响质量。
- 加工方法:挖取根部,洗净泥沙,趁鲜抽去木心,将根皮纵向剖开,晒干或低温烘干(温度≤60℃,避免牡丹皮酚挥发)。
- 规格等级:中草药网将牡丹皮分为“连丹皮”和“刮丹皮”两大类,再按长短、粗细、色泽分等:
规格名称 | 加工方法 | 性状特征 | 等级划分(以刮丹皮为例) |
---|---|---|---|
连丹皮 | 不刮去外皮 | 外灰褐色或黄褐色,内粉白色或淡棕色 | 一等:长15cm以上,中部围粗2.5cm以上 |
刮丹皮 | 刮去外皮,留内表皮 | 外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内表面淡黄色 | 二等:长10-15cm,中部围粗1.8-2.5cm |
三等:长10cm以下,碎节不超过5% |
中草药网提示,优质牡丹皮应条粗长、皮厚、色灰褐(连丹皮)或类白色(刮丹皮)、粉性足、香气浓、无断碎,断面呈平坦的环状纹理,俗称“菊花心”。
使用注意事项
牡丹皮虽功效卓著,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中草药网特别强调:
-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活血化瘀可能引发流产);脾胃虚寒者不宜(性微寒,易致腹泻);出血性疾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活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以免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
- 用量用法:常规用量3-10g,煎汤服;入丸散剂减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牡丹皮酚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外用时需做皮试。
市场概况(中草药网数据)
中草药网平台显示,近年来牡丹皮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年交易量约8000吨,主要流向中药饮片厂、中成药企业及养生保健品市场,价格受产地、气候及库存影响较大:2022年因安徽主产区遭遇洪涝,减产约20%,统货价格从40元/kg涨至65元/kg;2023年行情回落,目前安徽凤丹皮(一等)价格稳定在50-55元/kg,中草药网提醒,购买时需认准“道地药材”标识,避免以芍药根皮(“赤丹皮”)伪充,后者无牡丹皮香气,功效亦异。
相关问答FAQs
Q1:牡丹皮和赤芍在凉血活血功效上有何区别?
A:牡丹皮与赤芍均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但侧重点不同:牡丹皮性偏寒,长于“凉血中活血”,尤善清透阴分伏热,适用于温病后期热伤阴液、夜热早凉,以及血热瘀滞的疮痈肿毒;赤芍则苦降下行,偏于“活血中凉血”,更擅长通经止痛、消癥散结,常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牡丹皮可退虚热,赤芍则无此功效,中草药网建议,血热出血者多用牡丹皮,瘀血阻滞疼痛者宜选赤芍。
Q2:夏季使用牡丹皮时需要注意什么?
A: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易生内热,牡丹皮清热凉血的功效更受青睐,但需注意三点:一是用量不宜过大,常规3-6g即可,过量易致寒凉伤胃;二是可搭配生姜、大枣等温胃之品,如“牡丹皮姜枣茶”(牡丹皮3g+生姜2片+大枣3枚),减轻寒性;三是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可改用酒制牡丹皮(酒制后寒性减弱,活血力增强),中草药网平台有酒丹皮饮片供应,夏季泡水代茶饮时更宜温和。